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70087
大小:395.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评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练习更有“深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评课稿 这学期的教研课采取自己定课定时间的方式,老师们更多地选择了新授课,新授课更多地是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师生互动地过程中,一步步突破难点,一步步地巩固学习重点……每一位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九字原则”。而在这十多节教研课中,夏芬老师选择了一堂练习课,而且是一节颇有“难度”的课,整堂课围绕着“化归思想”的渗透,旨在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一节“
2、深度”的练习课,虽然最终呈现的课堂效果并不如人意,但是这样的一堂练习课,却让我有更多的思考。接下来,我从课堂设计及教学效果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所谓的化归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将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在本节练习课,夏老师以“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知识点为抓手,以一组练习题从易到难,一步步地深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但进一步地掌握“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个知识点,并且灵活地运用这个
3、知识点,巧妙地通过等积变换,变复杂难解的题为简单,从而更好地渗透“化归思想”。一、有序设计,循序而教,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逐级提升“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对于这一结论,学生都掌握,但是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运用“等积变形”进行转化的意识与能力却很缺乏,本节练习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转化意识,那如何通过学习材料的有序设计,促进教与学的层级推进,最终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逐级提升呢?在本堂课中,夏老师安排了四个练习题,很好地体现了有序性。活动一:感受并理解“等底等高、面积不变”规律。活动二:体验“未知转化为已
4、知”。活动三:体验“复杂转化为简单”。活动四:体验“多策略解决问题”这样4个有层次的练习设计,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提升,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二、悦纳差异,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地存在,本堂练习课除了渗透“化归思想”,更多地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解题的策略,“低入高出”,既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于解决过程中,又要让学生能够在多种解题策略中,体验到“转化”思想的妙用。所以在练习材料的选择上,就需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如在第一题,要求学生画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采用格子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
5、参与的机会,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很好地体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经验水平。第三题、第四题则更好地为多种策略解题留足了空间,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解题的成功感,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解题过程中来,而不会让课堂成为只是个别学生的舞台。三、寻找不同中的相同——渗透思想多个练习的设计,夏老师的目的始终是要渗透“化归思想”,始终是要让学生体验到“等积变形”的解题方法,所以3个练习题的设计目的殊途同归,每一题解决后,夏老师让学生回顾: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第三题和第四题解决后,又让学生回过来思考:这几题我们在解决时又有什么
6、相同之处?多个材料,多次感受,归纳提炼,让有形的方法停留在手中,让无形的思想停留在心中,进而从“习”得到“悟”得。几点建议:这是一堂很有“深度”的练习课,而这样的一节练习课,如何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如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一步步地加深思考的维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动用“化归思想”,通过等积变换灵活解决问题,是夏老师需要充分准备的,如何引导就成了重中之重,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夏老师的引导差了“一口气”,使得学生很“慢热”,最终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如下:1.打基础要实第一个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地
7、认识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等底学生很容易找到,等高就需要老师更好地引导,“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学生会画出以“BC为底”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后,可以进行拓展,那如果以“AC为底”或“AB为底”,你能画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这样一拓展,学生对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则会有更深的理解,也更容易在下面的练习中,学生更容易找到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引导要更到位第二个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到“化未知为已知”,但这样一题一出来,学生明显感到有难度,因为没有第一题中的拓展引导,学生思维只是
8、停留在找以水平边为底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所以思维一下子陷入死角,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启”,如果这时夏老师能够提示一句,“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BC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引导语会促使学生去观察,并找回在第一题中得到的结论。及时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有目的性,更有方向性。如何让练习课更效,如何让练习课练得更有“深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