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53248
大小:9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7
《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研究[作者:佚名 来源:绍兴教研院 阅读:4446次 发布时间:2008-12-4]选择视力保护色:【】 [内容提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科学课堂教学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本文是笔者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氛围观和师生关系理论,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阐述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氛围 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是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它一直是人们谈论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话题
2、。关于如何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的学习,使教师能大幅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教育界不乏各式各样的见地,也可见其重要性之所在。对于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来说,有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尤为突出。因为科学课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理解、应用为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科学探究。 在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课前设计的教学情景很精美,展望着课堂上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奋力动手,师生积极互动的生动局面,而事实上,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么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
3、传道”,要么课堂成了“无政府”状态、热热闹闹的“热”一节课,课堂效率甚低。如何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创设和谐的科学课的课堂氛围,笔者就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学生的需求层次进行如下探究。一、建构主义的教学氛围观与师生关系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赣南日报报道了这样一组数据:某校29.3%的学生曾被罚站过,18.6%的学生因作业没写被罚过;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试问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
4、创新吗?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
5、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只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课堂交流等形式开展积极主动的教与学的人格活动,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同时它又需要教师为知识的“迁移”而教,因此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学上有“霍桑效应”之说,它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增强自我责任感,提高学习
6、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氛围。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改变教师的工作气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者相结合,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教师的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为共同学习而集中在一起的指导者,教学活动是联结教师和学生感情的共同载体。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7、和信赖。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就会产生一种亲近力。这种亲近力使学生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我要求,从而提高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你,你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形成。二、创设以积极情绪体验为基础的和谐教学氛围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心理活动。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忿怒、哀伤、惊怕、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情绪是由每个人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情绪的自我管理是
8、指个体调节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它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来说,它是通过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和人际调节等途径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