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促进小组互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促进小组有效互动的若干策略新课程有关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许多教师已经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不能只强调讲授,必要时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的学习活动,并将此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能否有效地在新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只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态、一种形式,本身并不是目的,如果没有把握住它的实质,往往会将教学引向形式主义,即为互动而互动、为活动而活动。目前,许多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就存在着此类问题。一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
2、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大法宝。就本课程而言,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和优质课展示,小组学生讨论就像火锅的调味品一样不可缺少。或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有时一堂课教师要组织好几次这样的讨论活动。的确,一些小组讨论活动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其中一些课堂讨论活动的安排实无必要,有时教师会出现形式的需要组织课堂小组讨论,而有些活动不用小组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教师过于频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上形式上比较单调,学生就像经常吃鲜美的菜肴会厌恶一样,对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失去了兴趣。更为可怕的是,慢慢地学生拒绝参与小组讨论,会在那里等待答案的
3、出示,由此慢慢养成一种信赖心理,而教师则往往以小组某一成员的回答来评价整组学生的掌握情况,难免以偏概全。二是低效、缺乏合作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目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组合上,教师缺乏科学的安排(一般都以学生自然座位随意组合),在同一学习小组内部,各成员又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因此,出现了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在讨论学习时往往出现以下几种现象:一是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各不作声,既不查资料,也不参与讨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等着教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讨论题答案;二是有些学习小组从开始讨论到回答问题,都是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心情当听众,讨论
4、往往就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三是教室里一片吵闹声,热闹非凡,小组成员你说一句,他插一声,大家抢着说,发表见解无序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没有人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至于时间把握不好,讨论结束了,小组观点还未统一。这种合作看似热闹,实际效果比较差,学生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有时一堂课上三种现象都会并存,无论是安静也好,热闹也罢,从实质上来说,都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我认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
5、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小组互动,应当施行如下策略:一、创设氛围。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
6、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二、合理分组。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学生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一般小组划分有下列几种形式:第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异质,就是学生的性别、能力、成绩、性格、文化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所谓同质,就是以上各方面综合因素相当。具体做法是将全
7、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4~6人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每组均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这样分组不仅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习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第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我们按照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的相似性,由4~5人组成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学习小组。这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