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到18世纪

从古希腊到18世纪

ID:38650685

大小:4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7

从古希腊到18世纪_第1页
从古希腊到18世纪_第2页
从古希腊到18世纪_第3页
从古希腊到18世纪_第4页
从古希腊到18世纪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古希腊到18世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编导论从古希腊到18世纪,欧洲文学处在发生和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特定的社会结构形态,为欧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条件。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之势,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主要来自于这两大传统。自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基本相同的文学现象,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流派更

2、迭、思潮相继的发展模式。这些思潮流派的深层始终蕴含和贯穿着深沉而深厚的人文观念。古希腊文学中蕴含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它经由古罗马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了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瑞典古希腊、罗马研究专家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的反映,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转引自鲍·季格里扬:《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

3、,汤侠声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第28—29页。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人的自然观、宇宙观有密切关系。古希腊人同自然一旦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他们认为,人同自然的划分是知识和智慧的起点,是人自觉其为人的起点”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页。。由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因而,古希腊人又特别重视个人与整体的分离,因为,“个人同整体分离开来也是一种‘天人之别’。”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第121页。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古希腊人那强

4、烈个体意识的表露。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古希腊文学就蕴含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世俗人本意识。古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原始欲望的象征性表述。在神话中,神的意志就是人的意志,神的欲望就是人的欲望,神就是人自己;神和英雄们为所欲为、恣肆放纵的行为模式,隐喻了古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关于普罗米修斯造人

5、和盗火的故事,表征了人与自然分离后对自然的强烈的探索精神。普罗米修斯与《圣经》中的人类的祖先亚当与夏娃以及英雄与圣人不同,他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的行动,还敢于违抗天帝宙斯的意志,有很强的叛逆精神、自由意志和主体意识,表达了古希腊人在自然面前的理想和激情。稍晚一些时候的古希腊悲剧中,“命运”9观念较之早期的神话愈显强烈,因为,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日渐觉醒,人既感到了自然之主人和社会之主人的骄傲,同时又感受到除自然异己力量之外的社会异己力量的束缚。在《俄底浦斯王》中,俄底浦斯强烈的行动意识表明了人的主体性上升到了一

6、个自觉意识的高度。尽管他的结局说明,反抗“命运”的过程正是走向命运圈套的过程,然而,正是这种困兽犹斗的抗争意识体现了个体生命的无穷追求与“命运”的不断惩罚之间的矛盾构成的希腊式悲剧精神,其中高扬着人的主体意识和自由意志。如果说,普罗米修斯和俄底浦斯表征的是作为群体的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行动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话,那么,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则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群体分离状态的个体本位意识。阿喀琉斯是决定希腊联军生死存亡的主将。当主帅阿伽门农扬言要抢走他心爱的女奴时,他一怒之下,退出战场,致使希腊联军损兵折将,溃不成军,而他则熟视

7、无睹。阿喀琉斯的“愤怒”体现了他极强的个体本位意识。其实,为了个人荣誉而舍生忘死,敢于冒险的行为特征和价值取向,是古希腊两大史诗中绝大多数神和英雄们所共有的。可以说,在神和英雄们英勇善战和敢于冒险的行为中,固然有维护群体利益的一面,但其行为的深层动因却是争得个人荣誉,因为荣誉维系着个人生命之价值与意义。因此,神和英雄们对个人荣誉的崇尚,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著追求和对现世人生意义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个体生命意志与欲望的放纵。个体生命意志与欲望的放纵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古希腊神话和史诗中关于爱欲的描写。我们之所以

8、用“爱欲”而非“爱情”一词是因为,在古希腊神话与史诗中,神与英雄们的男女之追逐,大多还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范畴,而仅仅是文明初期人类的原始情欲。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传统中,情欲不象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传统那样被视为人之原恶而予以抑制,而被认为是人之与生俱来的快乐之源,追求情欲的满足,与追求荣誉一样是个体生命意志与价值的实现。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