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与免疫》课件

《传染与免疫》课件

ID:38640491

大小:2.12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6-16

《传染与免疫》课件_第1页
《传染与免疫》课件_第2页
《传染与免疫》课件_第3页
《传染与免疫》课件_第4页
《传染与免疫》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与免疫》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hap.9传染与免疫传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意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基础----生物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现代分子的分析和测试技术中国是免疫学的发祥地?免疫技术的应用§.1传染一、传染与传染病传染:病原突破宿主的免疫防卫系统,在宿主的特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传染病:能够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疾病。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一)病原体1、毒力1)侵染力吸附、侵入能力繁殖扩散能力抗宿主防御能力2)毒素外毒素:病原细菌在生长过程向外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内毒素:G-细菌的脂多

2、糖,仅在细胞死亡后才裂解释放。[类毒素:细菌外毒素脱毒失去毒性后,仍保持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沙门氏菌的侵染力和毒力●内毒素的测定---鲎试剂法原理:内毒素激活变形细胞溶解物(LAL)中的B因子而引发系列的激活过程,使可溶蛋白凝固成为可见的凝胶反应。2、病原菌数量3、侵入途径(二)宿主的免疫力(三)环境因素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隐性传染:病原侵入后很快为宿主消灭,基本上不出现症状。●带菌状态:无明显感染症状的感染个体。●显性传染:病原侵入后使宿主细胞组织损害,生理功能异常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2.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no

3、nspecificimmunity)生物体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力。●非特异免疫组成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炎症反应1.皮肤和粘膜一、表皮与屏障结构1)机械性排阻2)抗菌物质3)正常菌群2.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的细胞间连接紧,胞饮作用微弱等特点,可阻挡病原菌及其毒物随血流透入脑组织,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和胎儿绒毛膜共同组成。不妨碍母子物质交换,但可能防止病原体侵入。二、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人体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

4、、血小板三种。主要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1.嗜中性粒细胞及其吞噬作用●一种数量最多、血液中主要的小吞噬细胞。2.巨噬细胞及其功能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和各种组织中的大型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和胞饮功能。●功能:1)吞噬和杀菌作用2)抗原递呈作用:抗原信息加工、传递给T淋巴细胞。(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TCR:T细胞抗原受体:CD4:T细胞表面特异蛋白)3)免疫调节作用:分泌各种活性物质4)抗癌作用:细胞毒作用三、炎症反应①吞噬细胞聚集炎症部位②血流加速使抗菌因子、Ab局部浓缩;③死亡宿主细胞的堆集可释放出抗M物质;④氧浓度下降、乳酸

5、积累,可抑制多种病原菌生长;⑤高温降低病原体生长速度。四、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补体: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具有扩大和增强抗体的功能。●补体的性质:1)热不稳定2)酶原3)作用的非特异性识别单位活化单位膜攻击单位替代途径调节蛋白血清中主要9种补体蛋白的作用●干扰素(IFN):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产生的蛋白,具有抑制病毒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干扰素(IFNs)的特性1)化学成分为糖蛋白:,,,2)广谱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3)诱导产生4)IFN刺激细胞合成AVP降解mRNA产生抗病毒作用建议读物§3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生物体在生

6、活过程中与抗原物质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防卫功能。其特点是后天产生的、特异性强、免疫能力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中枢免疫器官:(发生、分化、成熟)骨髓、胸腺、法氏囊/类囊器官2、外周免疫器官(定居、应答)淋巴结、脾脏一、免疫器官二、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一)T细胞(胸腺依赖性细胞)1.来源●多能干细胞未分化淋巴细胞血流胸腺成熟的T、B细胞淋巴结效应T细胞●T细胞定位于周围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及脾脏白髓部分,并可经血液、组织液、淋巴液释放到外周血循环中,当遇Ag刺激,T细胞进一步分化、增殖,以发挥其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2.

7、T细胞主要亚群(以功能划分)①调节T细胞(TR)1)辅助性T细胞(TH):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2)抑制性T细胞(TS):抑制TH,Tc和B细胞的功能。②效应T细胞(TE)1)迟发型超敏T细胞(TDTH):释放淋巴因子,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2)细胞毒T细胞(TC):直接杀伤带TC抗原的靶细胞(分泌穿孔素引起被感染细胞溶解)Granzymes:颗粒酶Perforin:穿孔素apoptosis:凋亡CD(白细胞分化抗原):白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特有的膜表面分子,具有参与活化、介导细胞迁移等多种功能。3.T细胞表面标志:●表面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

8、),E玫瑰花结试验(检测外周血T细胞数目,比例)。有丝分裂原受体(例:PHA,ConA等)●抗原受体:T细胞抗原受体(TCR)识别由APC递呈的A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