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ID:38626974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6

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课题组摘要:目的:观察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针刺法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椎动脉平均峰流速、基

2、底动脉平均峰流速,降低对重要脏器的损害,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关键词:标本同刺法颈夹脊穴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则是因颈椎退行性变影响椎动脉对脑干或迷路的供血而引起眩晕、头痛、颈肩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随着工作生活紧张劳累,电脑的普及,中老年人本病发病率上升;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或上网时间过长,青年人和中学生发病率也在上升。一旦患有该病,往往缠绵难愈,不仅长期折磨患者本人,也给整个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2009年10月一2015年9月课题组采用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

3、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并与局部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自贡市中医医院2009年10月到2015年9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CSA诊断标准修订。病情分级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眩晕轻重分级标准”执行,符合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1.2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

4、提出的CSA诊断标准(1)符合CSA诊断标准,按病情分级属中、重度者。(2)年龄18~70岁。(3)性别不限。(4)未合并其它病变。(5)签署知情同意书。病情分级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眩晕轻重分级标准”执行。分轻、中、重三度。(1)轻度:自觉头晕目眩,无自身或景物之旋转感或晃动感;或单纯头部昏沉而不影响活动。(2)中度:自觉头晕并有自身旋转或晃动感,但不影响生活;或单纯头昏而影响活动,但能坚持工作。(3)重度:自觉头晕并有自身和景物旋转感,头身不敢转动;或单纯头昏,心烦意乱,难以胜任工作。1.3排除标准:5(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排除软组织型、

5、神经根、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等其它类型的颈椎病。(3)其它原因(美尼尔氏病、位置性眩晕、神经官能症等)所致眩晕者。(4)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影响诊疗方案实施者。(5)1月内接受过相关性治疗者。(6)年龄在18岁以下、70岁以上。(7)不同意此项研究,不签署知情同意书。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局部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组(1)局部取穴针刺:取穴:百会、天柱双、风池双、C3-C7颈夹脊双。刺法:腧穴部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百会穴向后顶方向针尖与表皮呈15度沿皮下平刺1~1.2寸;天柱穴稍向后正中线倾斜进针1~1.5寸,刺激量以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后枕部放射为度;风池穴针尖向同侧目内眦或

6、鼻尖方向进针1~1.2寸,针感扩散到枕部和前额;C3~7颈夹脊穴向椎体方向斜刺呈45度进针1寸,要求酸麻针感、传向肩背及手臂;诸穴产生针感后用平补平泻法行针1min后留针30min,隔10min行针1次。(2)五脏俞、膈俞取穴针刺:取穴:五脏的背俞穴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膈俞,双侧。刺法:患者俯卧位,穴位部位常规消毒后,用30#1.5寸针于上述六个穴位直刺,施以捻转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隔10min行针1次。上述两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效,疗程间隔2天,2疗程后评定疗效。2.2对照组(局部刺穴法组)。取穴:局部取颈夹脊、百会、四神聪、风池、内关、阿是

7、穴。刺法:上述腧穴部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上述穴位,施以捻转补泄手法,得气后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2疗程后评定疗效。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可能影响疗效的内服药、外用药及其他治疗方法。3观察指标3.1疗效评定指标。(1)主观指标包括:眩晕的程度、频度、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肢麻、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的程度。(2)体征包括:叩顶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颈屈伸试验,舌脉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