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摊文学家赵树理及其创作

文摊文学家赵树理及其创作

ID:38624689

大小:3.35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6-16

文摊文学家赵树理及其创作_第1页
文摊文学家赵树理及其创作_第2页
文摊文学家赵树理及其创作_第3页
文摊文学家赵树理及其创作_第4页
文摊文学家赵树理及其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摊文学家赵树理及其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摊文学家赵树理及其创作老山西的一颗山药蛋将中国文学的锅炖烂煮一锅尉迟村的汤瞅见《李家庄变迁》的热闹听着《李有才板话》上演一出《小二黑结婚》的好戏《三里湾》沸腾了一锅欢乐汤浓香四溢舀一碗啊慢慢品尝赵树理是一位贯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著名作家,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于新文学的包围之下最早提出了要做“文摊”文学家的志愿,他培养出新中国最早的小说流派“山药蛋派”,他曾有过一位中国作家最大的荣耀——他的创作被延安文艺界树立为“赵树理方向”而大加倡导,建国后他却因创作而获罪直至1970年被批斗致死,他生前荣辱俱尝死后毁誉参半。一、强大而又隐忍的民间文化(一)当代文学中的民间文化“民间”是一个有着丰富

2、涵盖面的文化概念,在乡土文学传统里,它是与自然形态的中国农村社会及其文化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真实的表达了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民间文化形态在当代文学史上还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既包含了来自生活底层的劳苦大众自在状态的感情、理想和立场,也包含民间文化艺术的特有审美功能。即毛泽东倡导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乡土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脉络乡土文学鲁迅、鲁彦、许钦文、蹇先艾、台静农、沙汀、艾芜以朴实细密的写实风格书写老中国儿女在各自的乡土上发生的种种悲剧性故事诗化小说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少年和姑娘在夕阳下逗留嬉戏,行人挑夫在杨柳树下乘凉喝茶,农家乐的一派祥和而繁忙的快

3、乐景象完全抹去了现代农村中血腥的一面,谱写出一曲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农村小说山药蛋派、荷花淀派、茶子花派与前面生活在都市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家不一样。这些作家大都出身于农村、生活战斗在农村。他们作品中关注的大都是农村中的现实问题,农民形象大都具有新时代的风貌。寻根文学八十年代中期在世界文学寻根热影响下出现的文学思潮。作家们大多是站在现代人的立场通过原始半原始生存状态的描写审视古老文明中的精粹与愚昧。作家态度非常复杂。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那么豪爽剽悍又老实巴交,那么光彩夺人又平淡单调,那么浪漫又那么实际,那么周而复始地打发生涯又那么活得惊心动魄。(张承志)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

4、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莫言)由于战争文化特征所决定的文学必须重视民族化和大众化,使得本来处于自在状态的民间文化形态被当作民族化大众化的因素或被及时地吸收、或被批判地利用,慢慢的运用到当代文学创作中,并且化解、中和了其中过于强烈和僵硬的政治宣传的成分。(“赵树理方向”的提出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和目的,因为赵树理小说包含最多的民间文化形态)。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文艺座谈会,讨论赵树理的创作,认为赵树理的创作具体实践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同年,《人民日报》发表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一文。。“赵树理方向”首先是一种文艺政策

5、性的引导,是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关键是顺应大众化、农民化的审美追求,正好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因而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当代文学乡土文学作品虽然在创作背景上保持了强烈的时代共名,内容构思和人物塑造方面也都含有明显的政治宣传意图,但作家们凭借对农村生活的丰厚经验和美好感情,在文学创作的各个层面上或强或弱地体现出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终于使作品保持了动人的创作情感和活泼的艺术魅力。尤其是赵树理等山西作家组成的“山药蛋派”、孙犁等组成的河北作家群体“荷花淀派”、周立波等湖南作家组成的湖南作家群落“茶子花派”等以各自的艺术风格和浓

6、郁的地域色彩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为文坛留下具有民间艺术魅力的篇篇佳作。(二)、五六十年代破碎或隐型的民间文化形态。民间总是以低调的姿态接纳国家意志对它的统治、渗透和改造,同时又总是继承并滋生出抗衡和消解苦难、追求自由自在的理想的文化品格,民间文化的顽强生命力使得国家意志很难去消灭或改变它的特性。而且,民间是一个包容一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污秽、苦难、野蛮却又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生活空间。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强烈地体现着国家意志和时代共名合流的意识形态,民间文化形态只是一种艺术补充,但是当民间的立场遭到全面否定的时候,它会被迫以破碎的或隐形的方式曲曲折折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就像赵树理写于

7、建国后的小说大多在时代共名背景下的显性文本意义下有着更深的隐性文本意义。(《锻炼锻炼》、《三里湾》)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享有同蒲剧、晋剧同等历史的文化资格,是上党戏的代表剧种。它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它在清代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