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2.8定稿]

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2.8定稿]

ID:38622799

大小:4.27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6-16

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2.8定稿]_第1页
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2.8定稿]_第2页
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2.8定稿]_第3页
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2.8定稿]_第4页
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2.8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2.8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教育何以必须省察生活表达生活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主编任鹏杰2007.12.8向浙江老师汇报追问本真:教育乃引导人们领悟生活的艺术一、教育只有一个主题:五彩缤纷的生活1.教育的主题乃生活并非虚玄观念“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我们为人师者,对什么是教育的主题不能有丝毫含糊。做教师,与一班又一班学生在课堂小世界里一起度过每一天,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师生的忧苦系乎此,喜乐系乎此。对老师来说,它几乎是人生的全部;对学生来说,练习生活,学会生活,这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的生活。2.有害生活的

2、教育之弊应予冷静反思我们如今的基础教育,有多少“人的生活”?应试和分数,似乎乃教育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正在过着的教育生活。这样的生活值得过吗?瞧!如今最辛苦、最不幸福的人群,恐怕非中学生和中学教师莫属。然而,并非所有人不情愿过这样的生活,有些老师反而恰恰乐此不疲。旁观者清楚地发现,这些老师本身,已经异化成了机器,他还要制造一出出“长大了我就成了你”的悲剧。3.课程改革不回归“生活”没有出路以应试和分数为生活的教育,不仅几乎无助于师生的人生,反而对师生们的人生是一种伤害、一种破坏,其事例比比皆是、触目惊心。此风不遏,中国之痛难已。教育主题不回

3、归“生活”,师生的不幸还会继续。师生的不幸,是民族的不幸;师生幸福了,整个民族才有幸福的可能。谁都知道,基础教育涉及亿万个家庭,牵动着一个民族的神经。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过久地丢掉了“生活”,已经算不上是正经的有前途的教育。课程改革从而教育改革,不回归“生活”主题,就难有出路可言。二、教育是引导人们领悟生活的艺术怀特海:“教育便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的“根本的动力是对价值的鉴赏”,亦即对生活的“审美能力”。人生是复杂的,幸福与不幸,嬗变不居。人生最难之事,就是“认识自己”。人是理性的动物,更是情感的动物。科学对于人生之助,多在理性的世界观(判

4、断是什么),而对情感的价值观(认为什么才是应该的)和人生观(知道怎样做才对)却往往无能为力。相对地,艺术则超越这些限制,在更高的意义上破藩篱、寻生机。1.认识自己是最难也最需要的生活艺术一说人生观,我就常常想到人死观,觉得先有好的人死观,才会有更好的人生观。孔子的那句“未知生,焉知死?”把它倒过来说也好:“不知死,焉知生?”人终有一死,不可抗拒。然而,闭目遐想,人生在渺渺宇宙,生命岂不是一种偶然、一种冒险、能活下来就已不错?怀特海的教育意图“生活的艺术便引导这种(人生的)探险”,正是同一个意思。明白了人会死,人才会在有限中寻求人生的意义所在,也才会珍惜一切

5、生命,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正如叔本华赞同的一句格言:“生活,也让别人生活。”苏格拉底发现:天鹅临终,歌唱而死,“都不是因为悲哀而歌唱。”(丰子恺“人生三层楼”,尼采“精神的三种变形”)2.更好的人生观建基于透彻的人死观教育的终极取向是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亦即“服务人生”。这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帮助学生判断和鉴赏人生。纯粹的审美能力,并不一定有益于人生。正是基于此,我才以为,教育艺术必须有一个终极取向或者说“北斗星”--人心、人性、人格的真善美作为指引。如果说世间有真理存在,那么这个“北斗星”就是,而且它是人类能够取得共

6、识的惟一真理,不分古今,也不管中外。这个“北斗星”,在哲学角度看,便是有效教育形而上之“道”,也正是教育的上位目标,而其他的一切都只是形而下的“器”,都是教育的下位标准。重要的是,坚持趋向这个“北斗星”,教育越艺术、越有效,就越有益于人生;偏离这个“北斗星”,教育越艺术、越有效,反而越有害于人生。3.人性的真善美是生活艺术的“北斗星”三、考试是教育内在需要的反思艺术1.应该超越“考试是技术”的观念考试,不能仅止于被认为是技术,它还理所当然地应该是更高的内在于教育的一种艺术——检验、评价并借以反思改进教育效果的艺术。由此顺便说及,“废考”论肯定是荒唐的,它其

7、实是对教育反思改进的逃遁。我们应取的态度是,超越“技术”观点,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它、改造它、完善它。对“考试领导教学”的谴责,不绝于耳,甚至泛滥成灾。但谴责“考试领导教学”这一命题,其实并没有多少道理。因为,考试天然地是教学的领导和指挥棒,这是自古不变的铁律。何况,教和学本身,永远有评价反思的需要。评价本来就是学习的内在需要,应该把具备评价反思素养视为一种更高级的学习能力。2.明智之见并不否定“考试领导教学”谁都知道,导向死记硬背的考试,是对教育艺术的践踏,是对师生人生的人为亵渎,是对教育生命力的残酷破坏。这样的考试,表面看或许会造成一些“走动的百科全书”(

8、尼采语),但毁灭的却是活生生的人。新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考试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