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14106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6
《人才供与需为何走岔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才供与需为何走岔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讨论2002年3月13日11:5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白林李靖) 一边是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一边是走入人才市场的大学生慨叹“就业难”。人才的“供”与“求”为什么成了两条难以相交的平行线?“两会”期间,天津团的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和天津药业集团董事长师春生,在住地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对过剩是正常现象 侯自新:现在有一些人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既然供大于求,高校不应再扩招了。 我认为,高校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也是提高整体
2、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阵地。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差距很大,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已经制约了我们社会、经济发展。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是11%,根据世界银行划定的界限,入学率达到15%以上才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印度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精英阶段”。我国的目标是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这个大众化的最低线,也就是说,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走进社会。国外发达国家也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有工作岗位,甚至硕士、博士空岗也不少,人才存在部分过剩是竞争的需要,我们应客观认识,以平常心对
3、待大学生“就业难”。 师春生:今年全国大约有100多万大学生毕业,随着继续扩招,今后还将有更多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应该承认目前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状,而且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根本转变。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迫切了。国有企业改革首先面临着人才大调整,入世后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取决于技术进步,取决于人才实力。 几十年来,我们的许多企业是计划经济下靠“经验”来管,现在要实行现代企业管理,这就需要大量的新型管理人才。但由企业去挑选人才而不是由“人才”挑选企业,才是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市场的正常状况。
4、出了校门未必马上做“白领” 师春生:大学生择业观上存在的一些偏差,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就业矛盾”。在美国,许多企业的操作岗位上,都有大学生。而我们不少大学生到企业应聘,首先提出要进研究室,要有丰厚的薪金。想干大事业,要有高起点,这没错,但要一步步做起,从基础做起。在我们公司,10年前进来的大学生当上了总经理、总工程师,他们无一不是从一个具体岗位踏踏实实走上来的。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估价不能过高,不了解社会,不熟悉企业,怎么可能一步登天呢。10年来我们公司平均每年都要进50多名大学生,今年全集团大约要从
5、高校招100多人。他们到企业后,肯定被放在具体岗位,从基础工作干起。我们的这个做法是一贯的。 侯自新:师总谈到的其实是我们认识上的另一个误区:总以为大学一毕业就成了专门人才,出了校门就要做“白领”。其实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还应当是普通劳动者。不同的是他们受过专门教育,素质高,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将来的情况是,如果你没受过高等教育,连普通的基层岗位也找不到。现在有一些中专生毕业到工厂当技术工人,这在目前情况下还可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各个行业的就业起点也会水涨船高,将有更多的大学生进入技术工人队伍。 大学生的
6、择业观必须转变,调整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我们有一个统计,南开大学近几年的毕业生,85%留在了京、沪、津、穗、深5大城市。其实在西部和内陆地区需要更多的大学生,有更大的事业。 “齿口”咬不合,你我都得变 师春生: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不仅要看学历,看学校的牌子,甚至所学知识都不是第一要素,关键看他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不排除某些经营者目光短浅而不愿在人才引进上多花财力,但也要看到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差。 近几年,像天津的中德培训中心、深圳的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职业学院培养出的毕
7、业生,很合市场味口,常常供不应求。“正牌大学”应借鉴他们的做法,适应市场要求。 侯自新:高校也要做“宽口径培养”大学生的工作,以适应社会的宽口径需要。但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也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一些企业只看重应用学科的学生,不看重基础学科的学生,其实,真正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不但要开发应用技术,也要进行基础研发,不但要使用人才,还要培养、储备人才。基础研发跟不上,企业发展就没后劲。 天津正在建一个“人才港”,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让在校大学生早期介入这些“攻关”活动,与企业互相增进了解,减少企业用人的盲目性,不能
8、仅凭一次见面会决定取舍。(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