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11393
大小:1.12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6-16
《《中国灸产品知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灸产品知识简介武汉国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训部李天红武汉国灸企业荣誉2005年12月,产品通过欧盟成员国CE认证(注册证号:153047258),获得欧洲出口权,第一次大规模冲出亚洲走向国门,这是中国灸历史里程碑!2006年4月5日,中国灸系列产品,在美国历经长达5年的严谨而规范的层层检测、审查,成功通过美国FDA认证,(注册证号:3004859058)获准在美国上市!2008年4月,中国灸系列获俄罗斯GOST认证(证书号:24.B01298),准许向俄罗斯出口。2010年11月,公司经过规范、准
2、备与相关机构签订企业上市协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统计:人类每年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不是正常死亡,而是死于药源性疾病。近几年,美国FDA多次发出召回令,召回大量药品,如2010年的美林、泰诺林等。龙胆泻肝汤,牛黄解毒丸等,都是久服伤肝伤肾。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我国有残疾人5000万~8000万,其中1/3为听力残疾,其60%~80%与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千手观音北京08残奥会火种采集人---姜新田传统中医“三大法宝”一根针一碗汤一炷灸灸法的定义广义的灸法既是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灼、温熨
3、体表一定部位,又可包括一些非火源的外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一.灸法的起源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当人类开始使用火以后,便产生了灸法,灸法所用的材料,从开始的树枝到后来专门用艾绒。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记载。古代人用原始灸法治疗疾病施灸图(台北故宫博物馆)最早提及灸法——《左传》,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侯有疾,医缓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艾灸针刺灸法的发展﹡《灵
4、枢﹒官能》明确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并产生了“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晋代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东晋医家葛洪,其著作《肘后备急方》其妻鲍姑精于灸法,是我国针灸史上第一位女灸师。﹡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灸法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之一﹡灸法可以广泛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对各种急性病、慢性病、常见病、疑难病均可施治。﹡中国灸灸系列产品“简、便、廉、验”的特点更是将传统的灸法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的灸法,继承发扬是我们的责任1、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古有”灸治百病“之说,现代研究已证明
5、:灸法可以调整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2、操作安全,容易掌握“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3、“针所不为,灸之所宜”4、没有毒副作用。清代人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这样评述艾叶“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灸的主要原料常用的灸法有以下几种:艾柱灸:直接灸:包括无瘢痕灸、瘢痕灸。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药饼灸、隔盐灸。艾条灸:温经灸其他灸法
6、:温灸管灸、灯火灸、蜡灸、电热灸。传统灸法的弱点1、烟雾太大、污染环境2、技术性强、难得普及3、暴露肌肤、施灸不便;4、容易烫伤、易出事故;5、专业场所、就医不便;6、时间太长影响工作中国灸与传统外用膏药的比较传统膏药中国灸温度冷热结构胶状体和药物的溶合不容易吸收胶状体和药物分离状态容易吸收吸收形式靠体温对膏药进行加热外带加热装置对药片进行加热作用时间24--72小时皮肤会受损8-12小时对皮肤无影响过敏很多很少使用范围使用广泛无针对性专病专治针对性强疗程无有气味比较重很少三、针和灸的区别针和灸是两
7、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刺法是指用不同的针具,在体表的腧穴上进行针刺、叩击、放血等操作,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则是用艾绒做成艾柱、艾条,点燃后熏灼皮肤的相应部位和腧穴,通过温热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者的相同之处是针刺和灸法都通过腧穴、经络来调节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以扶正祛邪治疗疾病。中国灸灸系列产品倡导内病外治的安全疗法,已成绿色医疗的典范。中国灸是在传统灸法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热疗、药疗、灸疗“三效合一”叠加的方法有针对人体经络、穴位、脉象、阴阳失调的问题进行“内病外治”的一种全新的
8、治疗方法热疗:加速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灸贴打开5分钟就开始自动发热,产生42-46度左右,恒温达8--12小时,温度还可以人工调整,通过高温,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和让药物快速吸收,以及刺激人体经络,让人体产生更强的自愈能力。四、中国灸三大治病机理药疗:近靶点透皮给药,快速精确。中国灸灸系列产品药物微粒处于游离状态,温热效应使皮肤的毛细孔充分张开,在温热效应作用下,药物分子活性大大强化,纳米级的药物粒子液化气化,迅速透入皮下,达到病灶靶点。不通过内脏器官,无任何毒副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