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保健》PPT课件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课件

ID:38609623

大小:1.03 MB

页数:136页

时间:2019-06-16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课件_第1页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课件_第2页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课件_第3页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课件_第4页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养生保健》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养生保健什么是健康健-体壮曰健康-心怡曰康WHO1948年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在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处于一个完美状态。健康人的生理特征(1)眼睛有神(2)呼吸从容(3)二便正常(4)脉象缓匀(5)形体壮实(6)面色红润(7)牙齿坚固(8)双耳聪敏(9)腰腿灵便(10)声音洪亮(11)须发润泽(12)食欲正常(13)情绪稳定(14)记忆良好精充、气足、神爽健康状况西方白领:透支金钱,储蓄健康。中国白领:透支健康,储蓄金钱。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后用钱买命。“财富富翁”“健康负翁”中国亚健康7亿人。60%~70%,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机

2、关干部70%以上。“黄灯”——“黄牌警告”对财富的贪婪远远超过对健康的需求度;管理决策中非理性思维,健康管理的不理性漠视为什么要养生国民健康现状堪忧高危人群:成功人士,青少年陈逸飞王选陈晓旭侯耀文他们已离我们远去健康知识的传教士洪昭光曾说到:人的一生中财富、事业、地位、名誉、家庭……虽然都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健康,什么都不重要,健康是1,其余都是0,1没有了,后面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了。1000000000000中医对养生保健的认识养生及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保养生命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人体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

3、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中医养生学相当现代医学的保健、预防医学第一医学范畴针对健康及亚健康者。保健,源于日语“保蕅”意思:保护健康。亦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4、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魏文王问扁鹊》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汉书·艺文志》《鹖冠子》--世贤第十六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朱丹溪说:与其求治疗于有病之

5、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养生之道---不治已病治未病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疾则谓之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若能用食平疴遣疾者,可谓良工。——选自孙思邈《千金药方-食治卷》中国食圣孙思邈中医“治未病”,始见于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历经长期的实践,中医药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并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

6、“治未病”健康工程。养生以增强正气一、顺应自然二、调摄饮食三、养性调神四、体魄锻炼五、护肾保精六、针灸、推拿、药物调养一、顺应自然——因时养生四时养生法就是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国古代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其思想基础,来源于老庄哲学。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人要顺应自然。1、春夏养生长之气,秋冬养收藏之气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应该顺从阳气生长的特点,使体内阳气发泄并不断充盛,要保护脏腑生机,而不要使体内阳气受到损害

7、;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秋冬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应收藏充养体内阴精,要顺从阴气收敛的特点,使阴气充实。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而不要损耗阴精。2、养阳指养心、肝;养阴指养肺、肾中医养生文化认为“五脏应五时”: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分别旺盛于春、夏、长夏、秋、冬。四季养生要有侧重点,即:春重养肝,夏重养心,长夏重养脾,秋重养肺,冬重养肾。季节不同,养生的重点应有所不同,要根据各个脏腑的生理特点进行保养,保持机体的脏腑气机的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才能更好地“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呢你就应该注意养肝,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