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仙和诗圣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仙和诗圣

ID:38582099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仙和诗圣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仙和诗圣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仙和诗圣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仙和诗圣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仙和诗圣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仙和诗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行路难》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5、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234学习难点:学习目标2学习方法: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媒体运用: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仍然很经典。诗圣和诗仙代表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高峰。2释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

2、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二、自学指导一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准下列字的音樽箸塞歧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羞直三、自学指导二读诗品诗,体会作者情感激荡跳跃的,是如何变化的?结合具体诗句说明。请大家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以下面句式为依托。我从-----------

3、------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预设: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

4、限的悲愤。)(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

5、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总结全诗。板书。师小结: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不甘消沉的李白,一个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四、自学指导三,赏读(诗句赏析)请大家富有感情的再来读读诗歌。分别从下列角度赏析诗句。1停杯投箸

6、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从描写的角度)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从修辞的角度)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从表现手法角度)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炼字的角度)诗词句赏析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1表现手法手法角度赏析2从炼字角度赏析3表达的情感赏析4蕴含的哲理赏析5表达方式等)五、导入:  1、把茅屋图片、杜甫头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屏幕显示出来。   伴随解说词:这几间茅草屋,虽然简陋,却牵系一个诗人的家庭冷暖;这个诗人是谁?(杜甫)我们曾学过《杜甫诗三

7、首》,请回忆一下杜甫的基本情况。  2、简介作者及背景   (先由学生介绍,互相补充,老师再重点强调)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这是

8、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我们学过的《春望》、《石壕吏》。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