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78691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5
《数学及相关专业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及前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及相关专业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及前景分析一、2009年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开始了,对于我们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毕业生来说,今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了。春节前正是各家单位招聘新人的高峰时期,应届生频繁地穿梭于各个人才市场。而要想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实在不容易。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似乎已成为当前很多人的共识。而许多大学生都将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为高校连年扩招导致的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而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教育改革有待完善,培养不出适应市场要求的人才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中国教育部统计,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
2、约为34万,占总人数的30%。到2005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万,比2002年增加了近两倍。而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7年的413万增加了82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有媒体调查报道称,2009年可能有五成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 据报道数据,2008年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签约的大学生占60%,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还没找到工作的占25%。也就是还有40%(约165万)人待业,这批人加上2009年的495万应届生,2009年就将有660万大学生需要找工作,创下历史新高。而据2008年的数据显示,市场提供的职位中,有意要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总共也
3、就只能给大学生提供不到三百万的职位,约为该年毕业生的五成。 此外,还有二十多万的中专毕业生,已在2005年突破百万大关的研究生,还有博硕生,几千万大军将共同竞争上岗。为此,有专家预言,2009年至少有五成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为了缓解上大学难的压力,中国近年来扩大了大学招生的数量,简称“扩招”,极大的满足了民众上大学的需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得到基本改变,应该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胜利。但扩招却相应带来了大学生的就业危机,僧多粥少,供不应求。为此,有人称扩招是中国高校的“大跃进”。 政法大学教授杨帆认为,现在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好找,主要原因还是供过于求,政府近年高校扩招的
4、规模太大,而就业市场却提供不了相应的职位。供求不匹配是目前就业市场很明显的问题。就业岗位是有限的,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而每年的毕业生目前来看还是属于扩大的趋势,所以之间的缺口还是很大的,这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事实,所以会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自己合适的满意的工作。 路透社报道称,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报告他们缺少具有技能的职工,这显示中国的劳动市场在供求方面是不匹配的。报道还指出,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像他们上一代处于中国正在发展的时期,愿意去重工业的行业里工作,但是现在服务行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又无法容纳那么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过于求意味着大量剩余劳动
5、力的存在,其中包括花费昂贵教育成本的高校毕业生,中国的人才发展和使用状况令人担忧。 应届生素质不合格用人单位招不到人。教育文档深圳一家网络公司负责人表示,自己公司一直处于缺员状态,虽然每天都有在面试,前来应聘的人也不泛硕士研究生,但却一直招不到合用的人。而且公司因为吃过应届大学生眼高手低的亏,招来的人经过了好几个月的实际培训才能用,为此,公司半年前已经定出不再招应届毕业生的规定。与网络公司老总的“急”相比,深圳一工厂的老板更“急”。因为这个老板花了三千万元买来车床,但在人才市场上却招不到会开机床的人,无奈只好高薪从别的工厂“挖”来几名机床工人。照理说深圳是中国各地人才聚集
6、地,应该不缺人,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人的现象?国家发改委曾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所谓“结构性就业难题”,一方面是指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致使许多专业的就业形势冷热不均;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的目标就业地域和职业过于集中,导致部分地区和岗位人才过剩,而另一些真正需要人才的地区和岗位乏人问津。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根本不合格,现在许多大学生多半思想浮躁,眼光过高,创造的价值也不能跟所要求的薪资等同,待人接物态度也不行。 教育失败是大学生难找工作主因。专家认为,目前在中国大学教的东西很多已经
7、不符合实际市场需求,造成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面对一些实际操作却无法上手。这显示,中国教育的失败才是应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 以前的大学生就业就是把人直接分配到各个单位去,单位再派几个“师傅”带,进行再教育。而现在没有了分配,市场也变了,但教育却没变,这样就造成毕业了的大学生只是个半成品根本不能用,而市场只要成品,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人的局面。 有专家曾作这样的比喻:在就业市场上,教育机构是厂家,大学生是产品,产品销售情况关键在质量,而并不在于厂家的生产规模。破解就业难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