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68984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5
《地震力学信息论初探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力学信息论初探---从四川大地震看地震力学初探(1)习强金鑫刘文传(四川省绵阳市)摘要:一个处于纯粹大地震地质结构激活块态的系统,是以一种单纯的地质板块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纯粹地质结构激活块态而演化。但是,如果通过地震的出现和消失而引起地震信息的发射和丧失,则说明不存在是单纯的地质板块的方式。相反看,发射和丧失的地震信息意味着,在地震消失之后,终态的地质结构激活块变成了所谓的混合地质结构块态,这可确认为是不同纯粹大地震地质结构激活块态的一个系综。关键词:地震力学信息论不确定性1、地震信息悖论有位科学哲学家说:专家与常人的不同,在于已知的知识:
2、专家比常人知道得多;但对于未知的知识,专家与常人则并没有什么不同。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发生以来,考察省级以上地震机构的地震专家在电视台和出版物中公开发表的言论和著述,证明这位科学哲学家说得不错。因为5·12四川大地震中包含很多已知的地震知识,也包含很多未知的地震知识。对于这类未知的地震知识,地震专家公开发表的言论,是以地震信息悖论的形式出现的。现举几例。1)、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十一度,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
3、等地。汶川地震属于“逆冲型”,发生在我国中部南北向地震带上的龙门山段,是中国东西部两个地震区的分界线,本身又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地震带这两大超级地震带在中国的交汇处,因此波及范围广。但5月25日发生宁强县5.7级和青川县5.4级余震后,有地震专家就已经表示不理解。因为已知知识,两处不同震源的地震,相隔时间一般在一月或一天或一小时以上,但宁强和青川余震相隔只在几分钟之内。2)、已知知识,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这称为震源点论。但5·12四川大地震后,地震专家的
4、言论又隐含有震源线论的悖论。例如电视台播送地震专家访谈,有专家解答北川的地震烈度比汶川的烈度大时,说都江堰--汶川--北川同处于龙门山脉地质板块冲撞拼接带,震源从汶川分别传到都江堰和北川,由于地质结构等不同的原因,北川方向地质板块的断裂运动强度比汶川和都江堰都大,所以北川的地震烈度也大。这里隐含了有汶川的震源和北川的地质板块断裂运动,而是两种不同的地震起因。作为北川地质板块断裂时的运动,当然应产生地震效应,因此也构成了一个或一种新的震源,即使它是次生的。同理,都江堰--汶川--北川大地震构成了震源线论悖论。3)、对此,有地质学家赞成一些成都人
5、的说法:是一种“跷跷板”效应。其实也类似杠杆效应---汶川的震源类似杠杆的支点,都江堰和北川类似处于杠杆的两头,都江堰比北川离汶川的震源支点近,如果汶川震源的支点“慢慢”有一点升高效应,那么类似杠杆的北川一头,“跷跷板”跷得就高,都江堰一头就跷得矮,但两头上下来回震动都会比汶川的烈度大。这里我们不管这种跷跷板和杠杆结合的效应比喻恰不恰当,只说如果这种效应成立,反过来看,地震机构的地震监测仪器会不会也出现悖论?这是属于地震信息的悖论,例如它涉及管地震监测仪器专家的知识,例如地震监测仪器能不能把所谓的震源线论的地震信息监测到?具体到某个此时此地的
6、地震专家能不能把监测仪器监测到的这类信息分析得出来?有没有这类信息分析的现存数学公式可供参考?1、地震预报与地震预测地震预报和地震预测不同。地震预报是国家行为,程序是:由各个省市收集来的有关地震预报,先反映到专家委员会,由他们对预报意见进行研究,再由地震部门提出有根据性的预报,报告给政府,政府根据情况发布预报信息。地震预测一般是个人行为;在一次大地震的临震前,都可以看到地震预测现象。这是一种非高斯性,它等价于一种对称性。但作为地震力学,同一个人的地震预测理论不应是非高斯性的,即一个人拥有很多不同的地震预测理论,也会构成地震信息悖论。当然一个人
7、可以通过优化组合、选择,完善一系列地震预测理论而通向高斯性。大地震能预报,当然属于高斯性,但主震后的余震预报,也可能是非高斯性的。高斯性等价于奇性。我们的地震力学初探愿望是追求奇性,但正如一位专家读《从四川大地震看地震力学定律初探》后指出的那样:这种初探也还不够深入。他说,采用罗伦兹奇异子或者类似的黑洞的表象方法甚至都没有接触到流体力学的本质。就是在实实在在的流体力学研究中也不被人看重。最简单的流体力学判断失去稳定的办法是找到一种剪切、运动、耗散之间的无量纲常数(流体力学里面就是雷诺数),这个常数决定了相变、运动状态根本改变。复杂一些的,稍精
8、确的办法是剪涡形成和失稳在简化情况下求解,就像拧绳子成麻花一样,在剪力面上形成破坏性的变化,注意到你用旋、圈的概念进行解释,旋和圈那里来得?你可以参看一下Dimi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