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操作规范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

ID:38566238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5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_第1页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_第2页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_第3页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_第4页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正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1正脊骨法1.1按脊松枢法1.1.1适应证需要理筋、调曲的各种脊柱伤病。1.1.2禁忌证1.1.2.1脊柱骨结核。1.1.2.2脊柱骨肿瘤。1.1.2.3脊柱骨髓炎。1.1.2.4严重的骨质疏松者。1.1.2.5腰椎滑脱者不宜在腰椎按压。1.1.3注意事项1.1.3.1按压时缓慢移动。1.1.3.2力度因人而异,逐渐增加。1.1.3.3对枢纽关节处叩击注意力度,以患者无痛苦为宜。1.1.4操作方法[术式一]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拇指指腹自大椎穴开始,自上而下,垂直按压在脊柱双侧椎板上,反复3-5遍;然后让患者侧卧,屈曲脊柱,

2、医者握拳,用小鱼际肌侧拳叩击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及腰骶枢纽。[术式二]又称“过伸足蹬法”,本法适用于青壮年,不宜用于中老年患者。方法:患者俯卧,医者将患者一下肢提起过伸牵拉,用另一足跟沿大椎以下一个一个椎体轻轻踩压。1.2寰枢端转法1.2.1适应证寰枢关节错位。1.2.2禁忌证1.2.2.1寰枢椎先天畸形。1.2.2.2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错位急性期。1.2.3注意事项1.2.3.1端提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影响患者吞咽活动。1.2.3.2端提时要持续用力,不可用暴力1.2.3.3旋转头颅不宜超过10°。1.2.4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

3、。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相当于两侧风池穴位置),另一肘托起患者下颌,两手同时稍用力将患者头颅轻轻向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以内,稍旋即放下,每次端转不超过1分钟,做3-5次欲合先离手法后,再反向端转,即可感到突出的侧凸下有空虚感,无压痛,表明已复位。1.3牵颈折顶法1.3.1适应证颈椎曲度变浅、消失、反弓及成角类的颈椎病。1.3.2禁忌证1.3.2.1各种颈部疾病急性期。1.3.2.2颈椎结核。1.3.2.3颈椎肿瘤。1.3.2.4颈椎骨髓炎。1.3.2.5颈椎曲度加大者。1.3.3注意事项1.3.3.1在松筋后实施该法。

4、1.3.3.2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管狭窄症慎用。1.3.4操作方法[术式一]患者仰卧位,先对颈部施以理筋松筋手法,然后医者用双手掌抱住枕部对颈椎牵拉1到3分钟,再用四指指腹在颈项后背部,从第7颈椎往前随牵、随揉、随折顶颈椎棘突,反复牵、顶,约20分钟。[术式二]旋转解锁法:让患者自我高度旋转颈椎,医者一手牵拉后枕,另一手前臂提下巴,肘部按压对侧肩关节,两手对抗用力,将颈6、7椎和胸椎拉开。1.4颈椎旋提法1.4.1适应证颈椎棘突偏歪的各类颈椎病。1.4.2禁忌证1.4.2.1诊断不明确,未具备X线照片排除先天畸形及骨病者。1.4.2.260岁

5、以上患者和16岁以下儿童,或合并脊椎骨质疏松者。1.4.2.3严重心脏病、甲亢患者。1.4.2.4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大于二分之一者。1.4.2.5颈椎手术后。1.4.2.6颈椎陈旧性骨折脱位者。1.4.2.7牵引下禁用此法。1.4.2.8颈曲消失、反弓者慎用。1.4.3注意事项1.4.3.1切忌暴力旋转,超过颈部正常旋转范围的旋转,应视为暴力旋转。1.4.3.2旋转到位即可,不宜盲目追求“咯嗒”声。1.4.3.3旋转法慎用中立位,因此法旋转剪力多在第5椎以上,容易造成骨折脱位。1.4.4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患者后方,先用推拿法松解颈肌,

6、嘱患者头颈屈曲,医者用四指按压后枕,嘱患者头颈向右旋转至最大,医者右肘兜患者下颌,左手拇指按压患椎左侧,并轻轻兜颌向上,即可听到颈部“咯”的一声,表明复位成功。右侧与左侧操作相反。1.5提胸过伸法1.5.1适应证1.5.1.1合并胸椎侧凸的各类颈椎病。1.5.1.2胸椎侧弯症。1.5.1.3脊椎骨骺软骨病。1.5.1.4脊源性心律紊乱症。1.5.1.5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1.5.2禁忌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1.5.3注意事项膝顶法向前顶力不能过大。1.5.4操作方法有三种术式:[术式一]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

7、后方,用一膝顶上段胸椎,双手自患者肩上伸向两侧胁部,然后双手抱两胁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术式二]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手十指交叉抱项部,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向上反握其双前臂,用前胸顶患者胸背,然后双手用力,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术式三]患者骑坐在整脊椅上,面向前,双臂于前胸交叉,双手抱肩,医者坐在患者背后,从腋下双手拉患者对侧肘关节,使肩胛拉开,然后将患者向后上方提拉。1.6胸腰旋转法1.6.1适应证1.6.1.1胸腰椎小关节紊乱。1.6.1.2腰椎滑脱症。1.6.1.3腰椎间盘突出症。1.6.1.4腰椎管狭窄症。1.6

8、.1.5脊柱侧弯症。1.6.1.6脊源性月经紊乱症。1.6.1.7脊源性下肢骨性关节炎。1.6.1.8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1.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