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_论语_中有关_仁_的思想及现实意义_胡彩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OI:10.15926/j.cnki.hkdsk.2008.05.006第26卷第5期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6No.52008年10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Oct.2008【思想发见】《论语》中有关“仁”的思想及现实意义胡彩霞,许春玲(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最高道德规范。对孔子《论语》中仁学思想的剖析主要是探索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仁学思想的内涵及其主
2、要内容。孔子从“孝悌”的自然亲情出发,以推己及人为方法,进而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突出强调了仁的爱人精神。关键词:《论语》;儒家;孔子;伦理思想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10(2008)05-0030-0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涉及的思想领域爱”之心。这里,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不在很广,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等,其中尤以伦理于对周礼的肯定,而在于以“仁”解释和把握周礼,使思想为最。在他的伦理思想中,“仁”是核心,“`仁'礼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并且把对礼的理解从传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孔子全部思想
3、领域内,离开统的外在规范与约束转移到以人为本方向上来,这[1]仁的思想,对孔子是什么也理解不了的”。不可否是孔子对传统礼制的突破。认,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孔子仁学思想有自(二)“仁”的界定己的局限性,但其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论语》中,孔子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的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和问题,对“仁”作了不同的规定和解释,这就需要我到过重大影响。们对这些论述给予特别的分析,从而找出这些论述背后的基本观念。据统计,《论语》中“仁”字共出现一、《论语》的仁学思想内涵111次,“人”字共出现220次。大多读过《论语》的(
4、一)“仁”的提出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孔子对仁的许多表述都与孔子提出“仁”,以“仁”润泽礼乐,从而使周礼人联系在一起,所谓“仁者,人也”。在孔子看来,仁生命化、人文化。公元前500年左右,我国处于奴隶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只有做到“成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人”才能使主体达到“仁”的境界。这里的“成人”即安,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动摇,传统的礼制渐渐失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见,孔子并去了维系人心的力量,社会上出现了下越上、贱越贵不是从“己”出发,而是根据“人”来确定“己”的存的局面。针对当时“周文疲弊”的社会问题
5、,孔子提在;而“仁”是使“己”成为“人”的最高标准。“子贡出自己的观点:“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为仁乎?子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2]也。”认为礼总是需要的,可以根据时代的变迁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2]以调整但不能推翻。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需要礼方也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便是孔[3]乐,不是因为其形式,而是因为其中所寄予的“仁”的子对仁的界定。以此两句作为孔子所规定仁的定思想。孔子认为人如果具备了“仁”
6、的品德,就能自义,理由有二:第一,一般情况下问“仁”,孔子都是针觉的遵守礼制了。“礼”不只是一种形式,其最本质对不同情况和对象以及各人的程度给以不同的指的东西是人们对遵守宗法等级的自觉意识,即“仁点,仅说出“仁”的某一方面,以便于理解和实施。现收稿日期:2008-03-20;修回日期:2008-04-06作者简介:胡彩霞(1981-),女,山西交城人,硕士生;许春玲(1964-),女,陕西宜君人,教授。第4期胡彩霞等:《论语》中有关“仁”的思想及现实意义·31·在子贡既说出比“仁”更高的境界,还误认为是为社会生活中“忠恕”,而后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仁”,
7、所以孔子不得不说出“仁”的全义以便加以区及到自然万物。分。第二,《论语》中关于“仁”的各种说法,其意思第四,“仁”以己立而立人为要,而求立必须循都没有超出此条的范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礼。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因为仁是礼的达人”是“仁”的本义,即自己求立,并使人亦立;自己基础而礼是用来维护仁的。所谓“克己复礼为[2]求达,并使人亦达,是孔子思想体系基本精神“爱人”仁”,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才能成为仁德的体现。孔子从“亲亲之爱”出发,推己及人,主张把的人。“克己”即处处要约束自己,“复礼”即事事依爱人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实施广博的爱,即“
8、泛爱礼而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2]众,而亲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