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48300
大小:3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4
《州委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2月20日)同志们:此次州委农村工作会议,是在我州农牧业加快转型、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农牧民生活全面改善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推进我州“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待会儿,作明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一、准确把握“三农”工作形势过去五年,是我州“三农”工作面临困难最多、挑战最大、任务最重的五年,也是农牧业发展最快、农牧民增收最多、农村变化最大的五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按照“稳粮调结构、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
2、后劲”的思路,抢抓机遇,攻坚破难,农牧特色产业顺势壮大,产值效益迅速攀升,农村基础条件大幅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城乡发展更趋均衡,实现了巨灾后创新发展和整体跨越。15五年间,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宽领域、高标准、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省级现代农林牧业基地强县5个,种植优良牧草50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349个、核心种植示范基地50个,特色农业基地达91.2万亩,培育形成了九大支柱产业;引进、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9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72个,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
3、了从“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五年间,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强支撑、以规模促效益,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兽医管理体制、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耕地、草场、林地流转步伐加快,探索形成了股份合作、基地带动、租赁经营等新模式。主导品种推广、主要技术培训、重大疫病防控卓有成效。生产标准体系和特色品牌体系日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农村经济实现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五年间,我们坚持因地制宜、整合项目、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灾区恢复重建优质高效完成。牧区建成牧
4、民定居点609个,4.2万户、21.4万牧民搬进新居,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历史性跨越。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1个,709个高半山村基础条件得到改善,一大批特色浓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特色魅力乡镇、精品旅游村寨和幸福美丽家园靓丽面世。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从“单点示范”向“整体推进”转变。15五年间,我们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教育条件全面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州,参合率达96.5%。实施农村医疗救助31.1万人次,为16
5、.75万名农村困难群众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社保体系日益完善。新建乡镇文化站219个、“农家书屋”1354个,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会公共服务实现了从“城镇辐射”向“全面覆盖”转变。五年间,我们坚持政策性、经营性、劳务性、财产性增收并举,确保了大灾之后群众收入不但不减、而是持续大幅增加。累计兑现各类补贴18.6亿元;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8.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49亿元,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663元,较2006年增长1.2倍,增幅居全省前列。农牧民增收渠道实现了从“单一化
6、”向“多元化”转变。五年间,我们坚持强化政策带动、项目扶持、资金补助,不断完善惠农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特色效益农业、现代畜牧业、优质生猪、酿酒葡萄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坚持公共财政投入、公共服务项目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惠农政策实现了从“少取”“不取”向“多予”转变。五年来,我州农村的跨越发展,为我州灾后发展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奠定了良好基础。“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辛勤付出、成果丰硕、贡献巨大,在此15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过去五年,虽然我州农业农村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中央、省委和广大农牧民的
7、期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五个不相适应”。一是生产设施仍然滞后,与持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仍然滞后,装备水平、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抗灾能力弱,“靠天吃饭”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高半山区仍普遍存在。二是特色产业发展不足,与全面提质增效的要求不相适应。在生产上,虽然我州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已基本成型,但生产规模仍然较小,部分地区对特色产业定位不准,盲目发展、产业同构现象仍然存在。在效益上,我州农产品主要以鲜销为主,品质参差不齐、精细包装不够、品牌建设滞后,对气候条件、运输时限等的依赖程
8、度高,对中高端市场占领不够,效益还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三是龙头带动能力不强,与加速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州龙头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营销型、加工型特别是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利益联接机制松散。同时,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的支撑作用不强,特别是加工型基地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在一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