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汇报会上的讲话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汇报会上的讲话

ID:38546910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汇报会上的讲话_第1页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汇报会上的讲话_第2页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汇报会上的讲话_第3页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汇报会上的讲话_第4页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汇报会上的讲话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汇报会上的讲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汇报会上的讲话         卢展工    (2007年6月7日根据记录整理)今天,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调研组”到福建来开展大型综合调研,这是福建干部群众期盼已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从2004年初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半的时间了。这期间,来过很多的调研组,有全国人大的,全国政协的,各民主党派的,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调研,还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海西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此,我们十

2、分感谢。福建省为这次调研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今天我在这里主要阐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我觉得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应该研究、应该支持或者说应该给予确认的重大战略,这个问题一旦能够确定,其他相关问题都比较好解决。第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从地理的定位来看,它是一个客观存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东南沿海,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联接点。从经济区域的布局来看,它是一个客观存在。我国沿海从环渤海开始,到长三角、珠三角,再到现在提出来的北部湾,经济区的布局基本形成。在这个布局中,福建在哪里?作为我们祖国不

3、可分割一部分的台湾在哪里?从经济区域的布局来看,应该有他们的定位。理论界已经提出有一个海峡经济区,或者叫环海峡经济圈,福建是其中一部分。当然,福建作为一个省份很难去提海峡经济区的概念,所以我们提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从大陆来讲这是个完整的概念,但从全国来讲可能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从经济区域的板块来看,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福建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这个体系,以福、厦、泉为中心,南承珠三角,北接长三角,背靠祖国广大腹地。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刚提出时有过争论。比如有的说,一个省怎么能成为一个经济区呢?实际上我们表达的不

4、是这个意思。从理论上讲,最强的中心城市,中心辐射距离也就是300到350公里,长三角辐射不到我们这里,珠三角辐射不到这里。凡是和福建接壤的,比如广东的潮州、汕头、梅州,都不如与之接壤的福建相关地区的实力,这正好说明这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存在。广东提出泛珠以后,曾经组织了百家媒体到福建来采访,来之前很多记者以为福建的发展是靠广东的辐射,但是调研后发现,福建的发展不仅基本上没有得到广东的辐射,恰恰是广东的发展受福建的影响很大。在广东的东莞、深圳有大量的福建民营企业,这说明福建在广东产生了很大的虹吸效应。经济区域的概念,按我们的划

5、分,是从中心开始,然后向外面画圈,一直画到收入水平、发展水平相等的地区,可能就是这个经济区域的边缘。区域经济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圈。从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来看,它是一个客观存在。从长三角的上海,到珠三角的广州、深圳,整个东南沿海没有一个真正的、大的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福建南面跟珠江三角洲连接,北面跟长江三角洲连接,面对台湾,背靠祖国广大腹地,在我国对外开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这个特殊的区位优势,我觉得研究不够,重视不够。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这个区域成为了一个薄弱的环节。但是,在整个国家大局中,无论是

6、政治战略地位也好,还是经济战略地位也好,恰恰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概念,海峡西岸经济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第二,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个历史的必然,所以这次调研很可能将会在我们国家发展史上,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这也是我们希望的。从历史沿革来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了闽中郡,这是福建第一次有行政建制。那时福建的地位,主要还是疆土的概念、抵御外敌入侵的概念,是国家的边陲。从唐代开始,经宋元时期,福建的经济地位慢慢凸显出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福

7、建。宋元时期全国最繁荣的对外开放的港口,真正的东方大港,就在福建泉州的刺桐港,当时通过这个港口去连接现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连接海外。马可波罗游记里面专门有这方面的记载,认为刺桐港可以和当时世界著名的亚历山大港相媲美,它商贾如云、货物堆积如山。游记里面还描述到,当时有lO万阿拉伯人在泉州长期定居。所以我建议调研组要到泉州去看看,到闽台缘博物馆、海交馆去看看,这样可能会对福建有更深的印象。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很多人都只记得郑和,实际上还有一个与郑和同为正使的叫王景弘的福建人。他们两个都是正使,都是太监总管,郑和排在前,他排在后,

8、所以人家都记得郑和,却忘记了王景弘。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垮上就去世了,是王景弘带队回来的。然后王景弘又第八次带船队出去。上世纪末一些地方有过郑和下西洋起点的争论,我想不管怎么争论,郑和、王景弘在福建造船,在福建招募船员,从福建扬帆出海是不争的事实。从明代到清代,两次收复台湾,一次是郑成功,一次是施琅,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