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

ID:38518300

大小:2.30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14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_第1页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_第2页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_第3页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_第4页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_第5页
资源描述: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贝克特本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惘,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虽然他积极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曾受到盖世太保的追捕,但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心头难以忘却。而“二战”后西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方民众共同感受了未来的渺茫与无望。他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

2、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相关创作背景介绍:阅读文本,思考问题: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谈话都说了些什么?一会儿谈昨天在哪里过夜,一会儿讲两个贼的事情,一会儿说到《福音书》的地图,一会儿又说英国人在妓院的故事,还有试着上吊,还有关于脚疼等等,毫无逻辑可言。两个流浪汉出场后有什么动作?爱斯特拉冈:一出场就是脱靴子,瞧靴子,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基米尔:脱帽子,抖帽子,看帽子,摘帽子,戴帽子。共同动作:发呆、傻坐着、盲目的看四周。荒诞性的特点:首先,欠缺有逻辑的剧情,内容荒诞。其次,凋敝的舞台形象,行为

3、荒诞。再次,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言语荒诞。最为荒诞的是,他们两个人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弗拉基米尔:咱们不能。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弗拉基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他们等的戈多会是谁呢?思考并讨论:戈多是谁?会是他们吗?有没有可能是他们?要么或者是他们?戈多到底是什么呢?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戈多似乎能

4、给人以希望,给生活以意义,但直到戏剧结束他也没有出场。他会来吗?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显然,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何,是因为处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固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神秘戈多解密档案:(绝密,观看前)“戈多”到底是什么?戈多其实什么也不是,但我们就从剧中人物对话看,等待的地点、时间以及为什么等待,需要等到什么时候,这些都是模糊不清的,读者只能从他们的对话中

5、体会出他们等待的迫切性。“戈多”实际上只是一个不甚明确的,也永远不能实现的愿望的代名词。“戈多”的寓意:由于“戈多”的含义是不明确的而且无法实现,所以“等待”这种行为就显得荒诞不经,而这种无目的无休止的等待恰恰揭示了人生与社会的畸形与非理性,揭示等待的内心痛苦与绝望。这正是采用了象征手法。“等待戈多”的寓意作者想表达一个什么主题?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

6、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论荒诞派戏剧》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专家点评:《艾斯林揭密戈多之谜》!两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西方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对未来失去信心。面对这种现实,作者力图通过本剧反映这一“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如此看来,剧中的两个流浪汉正是被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的缩影”;他们无聊的动作、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正是人们

7、精神空虚的外化;他们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论荒诞派戏剧》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专家点评:《艾斯林揭密戈多之谜》!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之比较vs《等待戈多》与《雷雨》剧本情节之比较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在情节上的主要区别: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冲突,讲究的是“冲突即戏剧”;2.荒诞派戏剧: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人物形象并不为故事情节服务。

8、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生于爱尔兰,1937年定居巴黎,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有《等待戈多》、《剧终》(1957)、《哑剧I》(1957)、《最后一局》(1957)、《最后一盘磁带》(1958)、《尸骸》(1959)、《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