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06547
大小:718.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6-13
《政治解题方法研究(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政治解题方法研究计算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一、明确经济常识中的四种比例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3、股票价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4、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产总值成正比,与生产成本成反比把握八个类别的计算题解法1、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2、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3、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4、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5、关于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题6、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题7、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8、关于汇率的计算题选择题解题要领1.认真分析导语、题干所给材料,准确、全
2、面、深刻提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2.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明确试题设问的指向。(1)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2)把握“限制词”,进一步明确题干的规定性。3.审读题肢,慎重选择。(1)排除法。(2)比较法。(3)推测法。分析材料的要领准确。就是要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把材料所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全面。就是要完整地把握材料,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一些考生在做单项选
3、择题中的“组合选择题”以及“不定项选择题”时常常出现漏选,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只抓住材料中的部分信息。深刻。就是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更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与题意相关的题肢中选出最佳。有效。就是要在准确把握试题要求的基础上,提取对答题有价值的信息,排除与解题无关的干扰信息。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克D.32克【分析】去年:5件
4、A=2克黄金=16克白银今年:5件A=16克白银(因为A与白银生产率不变)这意味着“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属干扰信息,解题时应不予理念,否则就会进行以下不必要的计算:由于今年黄金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去年1克黄金=今年2克黄金。因此,今年5件A=4克黄金,又今年1克黄金=4克白银,故5件A=4克黄金=16克白银。这正是命题设计的巧妙之处,考生若不能排除这一干扰信息,不仅走弯路耽搁了宝贵的时间,还增加了犯错误的机会。难度系数为0.24。有48.2%的考生选B项,20.5%的考生选D项。(审题、知识)把握题干规定性要领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
5、关系,这是明确设问指向的关键一步。干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以下4种:①因果关系;②个性—共性关系;③判断—阐释关系;④条件关系。认真把握“限制词”,进一步明确题干的规定性。1.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解答此类题时,主要是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此外,还要辨别并排除因果倒置的选项。关系词有“因为”、“由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结果,要求题肢提供原因;也有题干提供原因,要求题肢提供可能出现的结果。(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到2006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1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2500亿美元。外汇储备迅猛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对外贸易出超迅速增
6、加B.社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C.人民币对美元较大幅度地升值D.获得世界银行大额信贷支持分析:本题是因果关系类型。年年出现较大的贸易顺差(即出超),是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本题选A。本题错选B项的很多。排除的理由有三:一是国内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短短一年时间,不可能“迅速提高”;二是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强,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我国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成本较低;三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我国出口强劲的主要原因,但出口强劲并不意味着顺差(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故劳动生产率提高不构成外汇储备增加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见高考试
7、题对“二级论证”的原则)。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扩大出口,因而不能成为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相反,是外汇储备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故C项属因果倒置。同时,我国获得世界银行的信贷是有限的,况且信贷资金最终是要偿还的,因而世行信贷也不可能构成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