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2)打折销售.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2)—打折销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4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打折销售u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整体把握打折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的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二)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在解决生活中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2.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
2、学习数学的热情 。u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寻求相等关系、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都得到了体验。本节知识为销售问题,学生在折扣等销售有关的量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基础,因此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容易接受与理解。u教学重点 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u教学难点 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 全面、准确、系统的审题。u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学生根据已有消费经验,让学生
3、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u教学准备PPT课件u教学活动(一)情境引入课件展示打折销售虚拟场景,提出背景问题:标价为150元的上衣8折出售,且仍获利20元,求上衣的售价、进价、利润率。活动目的:引入课题,回顾销售问题中的几个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回顾并把握打折问题中寻求相等关系的切入点。(二)应用探究提出问题:商店将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1.分析问题中的基本量:已知量,未知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设每
4、件成本为x元,其他量怎样表示?3.每件服装标价为元;每件服装售价为元;每件服装利润为元。4.列出方程求出结果。活动目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解决本课的重点所在。培养学生在销售问题中寻求相等关系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归纳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了学生解题的规范化思维的严谨化。(三)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某商场将某种商品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已知这种商品的进价为1800元,那么这种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合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解:设这种商品的原价为x元,根据题意,得:0.8x-18
5、001800×100%=10%解得:x=2475答:此商品的原价为2475元。活动目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更多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不同方式计算利润率、以利润率作为相等关系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灵活性多变性,并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突破本课的难点。(四)归结小结1.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销售问题的方法和寻求相等关系的技巧。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活动目的:进一步熟练应用方程解题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同时让学生对新知识加以巩固,以更好的应用于实际问题。(五)巩固提高问题:一件夹克按
6、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后因季节关系按标价的8折出售,每件以60元卖出,这批夹克每件的成本价是多少元?解:设每件夹克的成本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1+50%)·x·80%=60解得,x=50答:这批夹克每件的成本价是50元。(六)总结收获1.通过对打折销售问题的探究,我们知道成本、标价、售价、打折、利润、利润率,等量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3.明确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u课外巩固课本P146页,习题5.7,第2,3,4题。u板书设计1.成本、标价、售价、打折、利润、利润率
7、,等量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设、列、解、答。3.解题演板、学生练习。u教后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平时应用题教学时讲授时间偏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课堂生活单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还做得不到位.而本节课采用了先让学生社会调查身临其境,使他们充分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他们自己就有了学习的愿望,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正是我每节课希望达到的目标.因此,在后面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还要多采用这种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需在一些方面进行改进.首先
8、,在前面的讨论耗时太多,导致问题的理解难以一个课时能够真正把握.其次,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最后也不会列方程解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