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发言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发言材料通过参加我局组织的学习和自学,我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发展观主要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立足本职,为我州财政事业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学
2、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一、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当前财政工作形式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基于“三个需要”,即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自身改革的需要,通过完善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手段,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妥善处理财政工作涉及到的复杂利益关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进一步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实践。要把握科学发展观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要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
3、个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部门必须转变“三个观念”、解决“三大矛盾”、正确处理“四对关系”。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服务观念;二是转变理财观念;三是转变创新观念。解决“三大矛盾”:一是数量与效益的矛盾;二是需求与可能的矛盾;三是缺位与越位的矛盾。正确处理“四对关系”:一是纲与目的关系;二是破与立的关系;三是保与压的关系;四是拨与管的关系。二、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对财政工作的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因此,在财政的发展中,人是财政的中心,也是财政的目的;人是财政的出发点,也是财政
4、的归宿;人是财政的基础,也是财政的根本。一切财政工作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财政工作的基本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财观的思想基础,为财政工作指明了方面。财政作为各种矛盾和利益的交汇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不能就财政论财政,站在财政看财政,而要跳出财政看财政,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财政工作,把握财政规律,拓宽理财思路,做到不仅会算财政账、收支账,还会算经济账、社会账、政治账,正确认识和处理财政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攻方向,把公共财政的理念贯穿于财政
5、工作的全过程。 对财政工作而言,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财政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向,就会对整个财政实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科学发展观决定着科学理财观,能否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揽财政工作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把它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财政活动的每一项内容,落实到财政法规和政策之中,不仅直接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政策取向,而且必然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发展的路径和财政改革的成效。为此,财政工作只有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转变理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才能构建起适应社会主
6、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然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和总结。三、发挥财政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为实施千亿工业新规划做贡献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间,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调整财政职能,制定有利于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是一个上下关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财政支持机制,力争在财源建设上有新突破。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政府的有限资源,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创新支持经济发展
7、的方式,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是积极扶持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坚持不懈地扶持那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大力支持和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兴县”的思路,重点抓好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三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要更多的借助市场手段,克服“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理财观念,增强“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也要办成事”的理念。四是完善财源建设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力争在改善民生上有新突破。公共财政的核心是“以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和
8、放大效应,综合运用贴息、补助、奖励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农”。积极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和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二是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坚持教育优先战略,继续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完善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大力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