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类书与丛书

11类书与丛书

ID:38485306

大小:142.0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6-13

11类书与丛书_第1页
11类书与丛书_第2页
11类书与丛书_第3页
11类书与丛书_第4页
11类书与丛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11类书与丛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类书与丛书1、类书概略2、中国类书发展3、类书结构与功能4、类书的文化价值5、丛书1、类书概略1.1类书概况1.2类书定义1.3类书能传播文化吗?1.4类书举例1.1类书概况据《四库全书总目》所载就有3万多卷。魏文帝编辑成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后来的封建王朝,相继仿效这种作法。公元572年北齐皇帝使祖珽等仿《皇览》编《修文殿御览》360卷,分为50部,之后有隋代时《北堂书钞》,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玉海》,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等。我国古代自三国曹魏时就开始编纂类书,历史上曾出版过大小类书400余种。1.2类书的定义张涤华《

2、类书流别》:“类书作为工具书之一种,其性质与近世辞典、百科全书同料,与子史之书,相去秦越。凡荟萃成言,裒次故实,兼收众籍,不主一家,而区以部类,条分件系,利寻检、资采缀。以待应时取给者,皆是也。”类书把古书中的材料分门别类地加以辑录,包括历史事迹、人物传记、名物制度、诗赋文章、成语典故、骈词俪语,以及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等各个方面。今人对类书的定义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类书性质的特点是“兼‘百科全书’与‘资料汇编’两者而有之。”日本著名学者长泽规矩《和刻本类书集成·序》“所谓‘类书’,是指将原文加以分类另行编排的书籍。”在工具书方面,对类书也有不同的解释。《汉语大词典

3、》:“(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工具书。”《辞海》(1989年版)给类书下的定义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类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图书按类撮述典章制度沿革及有关事例的《通典》,明代焦闳在编《国史经籍志》时,划入“故事”类,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列为“政书”类,历代史志官私书目,大多列入类书(或类事)类;按类纂集前代文献中资料编成的“小说”类图书,《太平广记》,宋代《崇文总目》、明代杨士奇等编《文渊阁书目》收入类书类,其它古代书目,把它列入“小说家”类;“兼述众说”的“杂家”类图书宋

4、代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宋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收入类事类或类家类,《四库全书总目》收入杂家类。类书并不是著作类书是根据经、史、子、集四部书的原文编成的。它是把这些众多的材料(引文)分门别类的编排起来,便于参考利用,在某些类书中,或全部或部分地保存了后来所散佚或残缺的古籍,从而使我们能够利用它作古书的辑佚和校对工作。它的缺点是割裂了四部书原著的思想系统。1.3类书传播与保存文化吗?很明显.类书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它产生于广义的文化背景下。与许多以不同万式存在的文化形式共处于“文化”这一大系统中。在类书的记载中,囊括了中国古代文化活动所形成的封建社会制度、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风

5、俗习惯、心理状态和技术艺术成果,而类书本身,又是这些文化成果积极作用下的产物。类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它在各个时期起到了传播文化和保藏文化的功用。1.4类书举例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类书,如从魏《皇览》算起至清《古今图书集成》的编成,走过了1700多年的历程。《皇览》《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册府元龟》《玉海》《古今图书集成》2、中国类书发展2.1中国第一部类书2.2两晋南北朝2.3隋唐时期出现了大型的官修类书2.4唐代类书的发展2.5宋代类书的编撰2.6明清官修类书编纂类书起源诸说宋代王应麟《玉海》卷五十四说“类事之书

6、,始于《皇览》”。有学者认为类书源于杂家,《吕氏春秋》、《淮南子》是其创始之作。清代汪中《述学·补遗·吕氏春秋序》、马国翰《玉函山房文集》卷三《锱铢囊·序》。钮树玉则认为《吕氏春秋》不应算作类书,而《淮南子》一书者才是类书之权舆。当代已故学人张舜徽指出《尔雅》实开类书之先河。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认为,汉代已有了类书。:“刘向的《说苑》、班固的《白虎通义》、应劭的《风俗通义》,都是分类的编述故事,就有类书的形式。”类书起源《皇览》论类书始自《皇览》,因为:第一,从类书的内容性质来看,其特点是“述而不作”,考《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的内容,既不是对原始文献的撮述,更不是对原始文献的

7、编排摘录。第二,从形式上看,类书的最大特点是“以类相从”,与《尔雅》的“明分部类,据物标目”有显著的差别。其侧重点是汇编资料,而不是阐释资料。第三,从《皇览》本身来看,《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同书《刘劭传》:“劭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杨俊传》裴松之注引鱼豢著《魏略》:王象“受诏撰《皇览》,使象领秘书监,象从延康元年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