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83416
大小:59.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13
《按摩敲打拔罐艾灸针灸地补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顺时针摩腹是补还是泻按摩肚子可以减肥或治便秘,有人说顺时针按摩是补,用于止泻,有人却认为顺时针是顺着肠子的走向,应该是泻法,用于治疗便秘。究竟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按摩也需要辨证来调理,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揉,要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而采取的不同手法。中医按摩穴位的原则是,实证时应该顺时针按摩,是为泻;虚证时应该逆时针方向按摩,是为补。由于腹部右侧是升结肠,左边是降结肠,顺时针是依照排泄的流向,帮助肠胃蠕动。即使同是便秘,也有实证和虚证之分。一般来说,看舌苔能做出一个初步判断。实证便秘患者表现为舌苔较厚、发黄,口臭、便秘等。
2、此时顺时针按摩,顺着结肠位置的走向,刺激增加结肠蠕动,使粪便到达直肠部,刺激肠壁神经感受细胞传入大脑,产生便意;而虚证患者则舌苔淡、舌苔较薄,容易腹泻,逆时针按摩是逆着结肠方向,这样是为了补,阻止腹泻。其实这样的区分只是在治疗便秘、腹泻、肥胖、月经不调等病症时适用,如果是日常保健,则顺时针或逆时针都可以,最好两个方向都做一遍。腹部按摩的原理是调整人体阴阳气血、改善脏腑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过分饥饿或饱餐的情况下进行,体弱者可采用平直仰卧位进行按摩。一般养生所采用的摩腹法最好是平补和平泻的手法。平补法就是“一逆一顺”各绕脐
3、摩腹100圈,平泻法则是“一顺一逆”。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按摩方向应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长方向,轻缓地、有韵律地耐心进行。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后按摩。此外,用热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摩腹时,可用全掌施力,也可只用大鱼际接触腹部,若双手重叠按揉,则推拿力量大,效果更佳。摩腹前注意排空小便,另外,肿瘤或急腹症者是禁止摩腹的。《中医基础理论》补泻补泻是针对虚实病情起作用的两种药性。疾病的过程,尽管是千变万化的,但简而言之,都是邪正斗争的反应。虽然疾病的症状
4、表现非常复杂,但都可用“虚”“实”加以概括。能够改善虚实病情,减轻或消除虚实证状的药性作用,就以补泻概之。对于药物的补泻性能,早在《内经》已有许多论述。如在“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实者,散而泻之。……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等论述。在“脏气法时论”中,更对五脏之苦欲,提出了用五味补泻的治疗法则。如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
5、,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咸泻之。”后世医家对于药物的补泻性能论述更多。如张子和谓:“五脏各有补泻,五味各补其脏。……五谷、五菜、五果、五肉皆补养之物也。实则泻之,诸痛为实,痛随利减,芒硝、大黄、牵牛、甘遂、巴豆之属,皆泻剂也。”由上可见,《内经》言补泻,是以脏腑苦欲论补泻,而后世言补泻,则是以扶正祛邪论补泻。明清医家对于药物的补泻性能,论述更多:如李时珍的“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更系统地论述了各脏腑的补泻药物。可见历代医家,都很重视药性的补泻。补泻的药性作用,甚为广泛复杂,但简而言之,仍可从两方面加以概括
6、:补性药物的作用:主要是补益人体的亏损,增强机体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机能,改善虚弱症状。诸如益气、补血、滋阴、壮阳、生津、安神、填精、益髓等类药物,都是属于补性的药物。泻性药物的作用:主要是祛除外邪与致病因子,调整机体和脏腑功能,以制止病势的发展。诸如解表、泻下、行气、活血祛瘀、利水渗湿、祛痰、消导等类药物,都是属于泻性的药物。然而,药物的补泻作用,并非单补单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一种药物往往有多种作用,其中有些作用属补性作用,而有些作用属泻性作用。随着不同的配伍应用,而显现不同的补泻作用。如桂枝,发汗解肌属于泻性作用,而
7、温阳、通阳则属于补性作用。又如茯苓,利水渗湿属于泻性作用,而健脾安神则属于补性作用。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在中医的治法中,补泻是两大治疗法则。药物补泻作用在临床的应用,首先辨清病情的虚实,一般虚证用补性的药物,实证用泻性的药物。如气虚、血虚的虚证,当用补气、补血的补益药来治疗;而气滞、血瘀的实证,则当用理气、活血祛瘀等泻性的药物来治疗。同一寒证,有阴盛的实证和阳衰的虚证之别,阴盛的实证,当用祛散寒邪的泻性药物来治疗;而阳衰的虚证,则又当用扶助阳气的补性药物来治疗。同一热证,也有阳盛与阴虚的不同,阳盛的实热证,当用清热泻火的泻性
8、药物治疗,而阴虚的虚热证,则当用养阴生津的补性药物来治疗。但是疾病的虚实并非单一的,往往虚中挟实,或实证兼虚,临床治疗又当虚实兼顾,补泻并用。或扶正兼以祛邪,或祛邪兼以扶正。总之,当根据邪正的消长,虚实的变化而酌性应用。此外,临床上又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以及“以泻为补”,或“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