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 章:明清时期的建筑2

第10+ 章:明清时期的建筑2

ID:38479790

大小:4.6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13

第10+ 章:明清时期的建筑2_第1页
第10+ 章:明清时期的建筑2_第2页
第10+ 章:明清时期的建筑2_第3页
第10+ 章:明清时期的建筑2_第4页
第10+ 章:明清时期的建筑2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0+ 章:明清时期的建筑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3城市、宫殿一·明清北京城规划与建设1·特征中国城市发展,自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到明清北京,历经3000余年,总结出了三方面的经验:①防御远在城市形态尚未形成之前,城→防御体系,以后历代城市建设中,防御都是主要因素1403年明成祖夺取政权后,防御蒙古人南扰是从南京迁都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弃了元大都的北部,以便驻军防守。另加城墙(仅建成南部)②生活首先是帝王生活,规整的宫殿与不规整的园林结合漕运及生活用水③礼制格局以宫室为主体的城市规划:宫室居高、居中、用最高等级严整的秩序:一条极清晰的轴线,一切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线展开附会五门制度、三朝制度

2、(以三殿来附会)、左祖右社——明代的五门:大明门、承天门(清天安门)、端门、午门和奉天门(太和门)———清代的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④风水格局·负阴抱阳,金带环抱2·布局端门—天安门—引导(千步廊)—午门—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体仁阁—太和门神武门-钦安殿-坤宁门-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乾清门3·建筑艺术成就与风格·布局:规整的宫室与不规则的园林有机结合·建筑组群·外部空间:秩序、开合·尺度:主与次·装饰:大面积色彩的统一和丰富精致的的装饰小品——华表、铜鹤、石狮、铜龟、嘉量,御道雕刻二·太和殿(明:奉天殿)组团①太和

3、殿公元1417年完工,1421年与1557年失火后又重建,其后经数次整修。太和殿为皇帝登基、庆寿、冬至、元旦、集会或宣布重大政令的场所。皇帝就在竖有屏风、上有蟠龙藻井的宝座上,与皇族、重要大臣坐在殿内,其余朝臣则在殿外广场上。1·型制平面:面阔11间(明:9间)通面阔63·93米,通进深37·14米屋顶:重檐庑殿台基——3级须弥座台基、月台殿柱及隔墙为红色,斗栱与梁枋则施以彩绘,主要为绿色及金色。屋瓦依照皇宫建筑规定采黄色。屋顶正脊尾端有3.4米高的龙形吻,垂脊上则有十二种小兽,为中国建筑中最多者。2·大木作·斗拱:尺度变小,攒数增多(5攒

4、)上檐九踩、下檐七踩(改正教材73页错误)、溜金斗拱·梁架:雷公柱②中和殿、保和殿·中和殿:正方形、为四方攒尖顶,为皇帝临朝前准备之处。·保和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乾隆时重修。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原名谨身殿,明嘉靖时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始称保和殿。为举行御宴和殿试之处。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①乾清宫1·概况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明代至清代康熙年间,此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雍正皇帝即位后将寝

5、宫移至养心殿,这里就成为举行内廷典礼活动和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清代,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按丧葬仪式祭奠后,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葬入皇陵。2·型制·重檐庑殿,但等级、尺度较太和殿降低。②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附会3朝制度③坤宁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时重建。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成为储印场所。内廷西部有养心殿和花园。公元18世纪20年代,雍正由乾清宫改住此地,其后历代皇帝均居于此处,妃嫔则住

6、在养心殿北面的小宫中。东边相对位置为太子与其随从住所,还有乾隆退位后居住殿。④养心殿·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清雍正年重修,作“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⑤西暖阁为皇帝批阅奏章和审阅殿试考卷之处,并经常在此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政大事。⑥东暖阁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退位决定。⑦御花园1·概况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2·位置位于

7、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中轴线至此而止。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3·布局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从乾隆时起,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

8、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御花园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