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第一学时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第一学时教学设计

ID:38477815

大小:21.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第一学时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第一学时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第一学时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第一学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广东省阳春市春湾中学伍诺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二、学习目标(全班齐朗读)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理解课文内容。(重点)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重点)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难点)三、走进课文1、学生介绍作家资料。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乾隆十九年进

2、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戌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2、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全体同学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4、请个别学生在黑板对下列加点词注音:河干(ɡān)门圮(pǐ) 船 棹(zhào)曳(yè) 湮没(yān)啮沙(niè)坎穴(kǎn)  溯流(sù)臆断(yì)33.字词释义、课文翻译理解(小组讨论合作完成)(1)、小组讨论,质疑重点字词,疏理翻译各文段。(2)小组派同学对重点字词释义,翻译各文段。四、课堂练讲评(学生抢答)1、下

3、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2、(1)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中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2)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

4、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则故事用庙僧、道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主观臆断。3B、文章中出现了两次“笑”。讲学家的“笑”是对庙僧的肯定,表示赞同他的看法;而老河兵的“笑”流露出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嘲讽和挖苦。C、本文文笔简约精粹,不冗不滞,叙事委曲周至,说理明畅透辟,故事意味隽永发人深思。D、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

5、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五、归纳总结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启示)?(原文回答)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理解分析)本文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六、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合作完成)1、故事中的人物是怎样寻找石兽的?(列图表找关键词)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板书设计:寺僧→顺流而下→无迹河中石兽讲学家→原地沙下→失败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