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ID:38468782

大小:23.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

2、望岳

3、登飞来峰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2.了解写作背景对诗歌影响3.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感情4.背诵诗歌教学过程:登幽州台歌导语:古代文人墨客善用诗歌来抒发感情表达情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诗,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思考这首诗先要表达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一、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

4、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三、重点字词以及句子解释四、整体感知1.体裁2.理清思路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旷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3.品读诗歌1.“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答:(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2.“独”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诗人

5、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3.赏析第一句和第二句诗。  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4.诗人的形象是什么? 答: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的形象。5.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望岳导入新课细细品读山水,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读出山与水的性情,更读出一种追求人性至高境界的胸襟。今天,我

6、们一起学习两首古诗,感受诗中山水的绚丽,感受诗人的情怀《望岳》一、齐读诗歌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三、重点字词以及句子解释四、鉴赏诗歌:1.本诗每句都体现了“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具体体现在哪里?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近望:“阴阳割昏晓”说明高。侧面烘托。设问,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

7、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2、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泰山什么特点?怎么表现?写泰山高大雄伟。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3、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赏析:“造化钟神秀”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阴阳割昏晓”“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说明泰山的南北明暗不同,说明泰山巍峨高大。4、⑤、⑥句:诗人心胸很坦荡。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5、一切景语皆情语。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又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补充:运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夸张的手法

8、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登飞来峰一、过渡引入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齐读诗歌。二、朗读诗歌三、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了解飞来峰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

9、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飞来峰。四、解释字词及句意五、理清层次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闻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第三四句: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