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

初一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

ID:38425471

大小:2.44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12

初一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_第1页
初一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_第2页
初一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_第3页
初一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_第4页
初一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七年级下册目录contents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课内文言文目录contents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二、内容理解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课内文言文···········出名灵验这只品德好

2、长到映入博学的人平民调弄佛经使……扰乱官府公文···········使……劳累身体简陋陋室铭2.文言词汇选择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乱:使……扰乱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不加装饰的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劳:劳动课内文言文D(使……劳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惟吾德馨/惟手熟尔B.无丝竹之乱耳/天,积气耳C.草色入帘青/自钱孔入D.阅金经/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内容理解1.内容

3、理解(填空)简答题。(1)本文从三个方面写出陋室之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陋室环课内文言文AA(只是)(B.耳朵/罢了;C.映入/滴入D.佛经/儒家经典)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清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陋室主人活动之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陋室主人交往的人之优雅。(用原文填空)(2)从立意看,本文托物言志,并反向立意,只字不提“陋”,只写陋室“_____________”的

4、一面:开篇即以“山”和“水”比喻“陋室”,用这二者的“名”“灵”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这四个字点明了全文主旨;而文尾又借孔子之口慨叹“_____________”,达到了抒怀的目的。(用原文填空)课内文言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往来无白丁惟吾德馨何陋之有(3)作者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在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4)文中

5、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有怎样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文言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惟吾德馨山、水:指客观条件;龙、仙:指品德高尚的人

6、。批判封建官场中不学无术、寻欢作乐、生活奢华的官僚作风,厌弃仕途。(6)文章开头说“斯是陋室”,最后却又说“何陋之有”。这是前后矛盾,还是另有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

7、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B.陋室仅是为了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课内文言文另有深意。从房屋建筑和室内布置看,客观条件是简陋的;但由于居室主人品德高尚,交往高雅,小屋因而不觉得简陋了。C.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D.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后文的对陋室的赞美埋下了伏笔。课内文言文A(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

8、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状态。)(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显名。这就使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B.“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独善其身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作者无法与之同流合污。二者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C.文中开头几句排比,使内容起伏跌宕,全篇文气畅通;中间几句对偶,既描且叙,言简意丰,课内文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