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园1#隧道技术交底(总)

栗子园1#隧道技术交底(总)

ID:38419587

大小:35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12

栗子园1#隧道技术交底(总)_第1页
栗子园1#隧道技术交底(总)_第2页
栗子园1#隧道技术交底(总)_第3页
栗子园1#隧道技术交底(总)_第4页
栗子园1#隧道技术交底(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栗子园1#隧道技术交底(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技术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大瑞铁路I标第六分部编号:栗子园1#隧道(01)工程名称栗子园1#隧道里程D2K61+675~D2K62+620交底部门工程部接受单位领工员、安全员、质检员、试验员、班组项目技术负责人贾仕强交底日期2008年11月6日栗子园1#隧道施工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大瑞线大理至保山段站前工程第一标段栗子园一号隧道,里程范围D2K61+675~D2K62+620,全长945m,为单线电气化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40Km/h,采用重型有砟轨道,隧道建筑限界采用《GB146.2-83》之“隧限-2A。隧道地

2、质复杂:低中山剥蚀地貌,地形起伏大,地表覆盖粉质粘土及碎石土,厚度0~3m,2~15m不等,基岩为泥岩夹砂岩,砂岩加泥岩,灰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强风化厚5~25m,风化差异大;隧道内发育一条区域性压扭断层,北斗村断层,与线路交与D2K62+030,交角约83°,破碎带宽约60m;地下水以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为主,除构造裂隙水较丰富外,其余均不发育,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该隧D2K61+675~D2K62+535段位于20.1‰的上坡,D2K62+535~D2K62+620段位于17.7‰的上坡,两

3、坡间设有半径1500m的竖曲线,曲线长36m。隧道进口端D2K61+675~D2K62+175.26段位于半径2500的曲线上。本隧设计为电力牵引,行车速度为140Km/h,铺设重型有碴轨道。隧道进口洞门采用台阶式,在D2K61+678.875线路左右侧4.5米处设置有两根预加固桩。该隧道按新奥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及湿喷技术,按照仰供超前的原则组织施工。出口洞门采用Ⅳ式Ⅴ级明洞,出口段位于黄秀塘5#岩堆体,采用76钢花管注浆加固。隧道围岩类别主要为Ⅳ、Ⅴ级,以Ⅴ级围岩居多。全隧Ⅳ级320m(占隧道全长的33.8%)、Ⅴ

4、级625m(占隧道全长的66.13%)。二、隧道衬砌1、出口D2K62+615~+620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设置长5m的明洞衬砌。2、D2K62+380~470段设90m下锚段衬砌。3、进口D2K61+675~D2K61+710级浅埋段,D2K62+129~D2K62+198穿越断层破碎带段,采用V级复合B型(有砟)衬砌,D2K62+570~D2K62+615出口岩堆段,采用V级复合C型(有砟)衬砌。4、明暗衔接处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具体设置按大瑞隧参(07)01-12图办理。三、支护及施工方法第16页共16页1、本隧

5、除D2K62+615~620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外,其余段落按新奥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及湿喷技术,并参照大瑞隧参(07)02图的要求对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分析,并按照仰拱超前的原则组织施工。全隧暗挖段均采用台阶法开挖。2、超前支护、加强支护措施如下:(1)D2K61+675~D2K61+685V级复合B型(有砟)10m,设一环φ89大管棚,环向间距0.4m,共计20根,每根长15m。全环格栅钢架,间距0.8m,钢架参照大瑞隧参(07)02-20图施作。(2)D2K61+685~D2K61+710、D2K62+060~

6、D2K62+250V级复合B型(有砟)215m,φ42小导管,环向间距0.4m,每2.4m一环,每环20根,每根长3.5m。全环格栅钢架,间距0.8m,钢架参照大瑞隧道参(07)02-20图施作。(3)D2K61+710~D2K61+830、D2K61+990~D2K62+060、D2K62+250~D2K62+350、D2K62+470~D2K62+570、V级复合A型(有砟)390m,φ42小导管,环向间距0.4m,每2.0m一环,每环20根,每根长3.5m。拱墙格栅架,间距1.0m,钢架参照大瑞隧参(07)02-

7、19图施作。(4)D2K61+830~D2K61+990IV级复合B型(有砟)160m,拱墙三肢格栅,间距为1.2m。(5)D2K62+350~D2K62+470IV级复合A型(有砟)120m,拱部W钢带,间距为1.2m。(6)D2K62+570~D2K62+615V级复合C型(有砟)45m,设一环φ89大管棚,环向间距0.4m,共计20根,每根长50m。全环I18型钢架,间距0.6m,钢架参照大瑞隧参(07)02-22图施作。四、监控量测全隧施工期间应开展监控量测,并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组织,并对支护体系的

8、稳定进行判别,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有:地表沉降观测适用于洞口及洞身浅埋段,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墙布设,并与洞内观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浅埋段落地表沉降观测断面不小于40个;洞内外观测、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监控量测为全隧范围内必须开展的项目,V级围岩段量测断面距不大于10m,IV级围岩段量测断面不大于30m;监控量测点的布置原则、量测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