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因时 回归自然

因地因时 回归自然

ID:38416328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2

因地因时 回归自然_第1页
因地因时 回归自然_第2页
因地因时 回归自然_第3页
资源描述:

《因地因时 回归自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因地因时,实验回归自然科学实验,一般都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而且效果也比较好,使学生能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但有的实验因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在实验室里进行不理想,例如《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的行动》一课,讲到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以外,人类还面临其他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学生就开始议起来: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我趁机提问:物种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的同学说:人类滥捕乱猎直接威胁了动植物的生命,造成它们的灭绝;有的同学说:滥砍乱伐使环境遭到破坏;有的同学说:水土流失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繁衍的场所……

2、当学生议论到这儿时,我没有照搬书本,而是因地制宜,把学生带出实验室,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我们学校所在地属于山区,曾经是深林茂野,绿水长流,但最近几年随着人口剧增、工业发展,到处都是开荒种地,开山建厂,绿色渐少,黄土遍地,河水浑浊,水土流失的现象随处可见,与课文上的图文相差无几,既现实又直观。面对这样的景观我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大沟小沟是怎样形成的?”“是地震造成的”、“是下雨时水冲的”、“是农民伯伯挖的”……学生回答各异。谁的回答对呢?下面让我们做个实验来回答吧!我们的实验是这样做的,每个实验组准备两瓶清水,一把小铁铲,找一块野草生长茂盛,有一

3、定坡度的地方划出两块面积相同的草坪,把其中的一块草拔掉或铲掉,在它们的下端分别修一条“小河沟”,然后分别往有草或没草的地方洒同样的水,可以清楚的看到有草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较少,也比较清,“小河沟”畅通;没草的地方水会把地面冲出一条条的小沟,而且流下来的水也比较多,也比较深,同时,下游的“小河沟”由于泥土沉积,还造成多处决口,水到处乱流。通过这样的实验,对比所出现的现象不同,学生很容易领悟到:水、土、植物、动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直观地知道了什么叫水土流失。从而把探究自然,研究科学的兴趣提升到新的高度,通过实验还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水土流失是植被遭到

4、破坏造成的,而植被一旦被破坏,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会饿死或迁徙,没有了草食动物,直接影响到肉食动物。这时一个学生说:我们要号召大家保护动植物的赖以生存的的环境,保护它们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在本课的最后我讲到: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改善环境。比如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推行的退耕环林还草工程,防护林工程。我放手让大家议一议: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环境?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到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物家园的根本办法是: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绿化荒山。《环境和我们》这一单元讲授应该是6月中旬,此时本地已进入炎热的夏季,已不适应植树

5、种草,我是因时制宜而改变了教学时间和教材的知识顺序,把这一部分内容提前,改在3月份的植树节,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生物园地,实地进行植树种草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亲自选苗、选草、挖坑……可以说学生不仅学会了植树的方法,还学会了对幼苗的管理,同时也学会了做人,还能成为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因时因地上好实验课,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探索方法,还对科学保持一种不竭的研究兴趣和习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和深化,让学生从实验、思维、探究、实践到理论,自然地走进自然,研究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更好的保护自然,让科学的自然性回归自然。另

6、外还能够改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造就教学中的和谐氛围。当然,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使科学教学涌现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师生交流过程中的积极的情感功能,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精神,采用的小组合作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生生之间、个群之间、群群之间的多向交往活动,使我们“课堂上发生的科学故事”更加生动,更加有教育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