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

再谈“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

ID:38415379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2

再谈“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_第1页
再谈“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_第2页
再谈“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_第3页
再谈“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_第4页
再谈“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谈“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再谈“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问题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方关军 《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年第2期上刊登的拙作《语文课,取消预习又何妨》一文(以下简称“前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制度化强制预习的现象,提出了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观点,引起了学界的一些反响,有人甚至提出“语文预习,多多益善”的观点,并撰文以与商榷,可见话题之敏感。既然语文课预习曾最早为叶圣陶先生所推重,故本文还想借叶圣陶的一些思想,再续这一话题谈些看法。首先需要申明的是,我并不反对学生自发地进行课前预习。因为这是基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开展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它反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部需求和学习

2、动机,对学生的这一种学习兴趣不但不应该反对,而且是应当加以呵护,给以倡导和鼓励的(请注意,我说的是“倡导和鼓励”),尤其是在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不过,随着年级的提高,学识的增长,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应当日渐地拓宽,不应当总是把它锁定在课本里。从小学高段开始到中学阶段,我们更应该注意把学生的语文兴趣逐渐地引向课外,引向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中去。我主张取消课前预习,指的是由教师统一布置的依靠外力来加以维持的强制性预习。因为如果一旦将预习作为一种规范来加以约束,当作一项任务来加以完成,亦即是靠学校的制度和教师施加的外力来加以强制的时候,学习主体的内驱力就

3、会被削弱和丧失,被动性就会增加,这种没有兴趣,没有内驱力作为支撑的预习其效果必不会好,也不可能长久坚持。这也是我在“前文”中说过的。而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把“倡导和鼓励”与“布置和强制”混淆起来,甚至以“布置和强制”替代了“倡导和鼓励”,把本来是少部分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做的事情变成为对全体学生的统一规定与要求。不仅如此,我们还总是喜欢把学生设计得那么听话,那么顺从,以致一厢情愿地强势地试图通过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把课文都预习好了,且以为预习一布置学生就会言听计从,不折不扣地照章执行。因而总是误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课堂的教学起

4、点定位过高,以至总是给少数基础较好且已经过预习的学生领跑,把大多数学生落在后面于不顾。在课堂教学环节处理上,大多数学生甚至连文章究竟写了什么都尚未弄清楚,教师就已经在要求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写作技巧了。这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无妨回顾一下布置“预习”的初衷,为什么要进行课前预习?我们经常给学生讲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那么,什么叫读书的好习惯呢?按照叶圣陶的解释,就是“指自己能够读,自己喜欢读而已。”(《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所谓“能够读”,就是自己不须教师指点,就“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读物中陌生的字

5、词较多,成语典故成堆,自己能够翻查工具书加以解决;读物内容较为复杂,自己能够条分缕析,看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脉络;读物内容深切、语言优美,自己能够涵咏、揣摩、体会,从中汲取营养;读物中如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明显的错失,自己能够准确地判断,明白地指出;如此等等。所谓“欢喜读”,那就是拿到一篇文章一本书,就“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不须教师催逼督促,自己起劲地、认真地去阅读。(叶圣陶《中学国文学习法》)而现在,实际的教学情形又怎样呢?我们总是不顾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时间,习惯于以统一规定的形式强制学生进行预习,导致学生情绪上的抵触,以

6、至引起对语文学习的厌烦。早在2005年,笔者曾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过一项调查,要求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等五门文化学科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最后统计结果是语文被排在第4位;而另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对课外阅读喜欢与否进行选择,结果有92%的学生都选择了“喜欢”。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说明学生喜欢语文,而不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的语文兴趣给教没了。出现这个结果原因固然很复杂,而我们的教学对学生有太多的“强制”与“规定”、有太多“南辕北辙”的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兴趣没了,培养读书的好习惯还何

7、从谈起?预习的原本目的还何从实现?其实,在语文老师而言,叫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还另有目的,大半是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想“挤”一点东西到课外去,让学生在课外“赶”掉一点理应在课内完成的任务。一言以蔽之,是为了教师在课堂上教起来顺当一些。这就在理念上有“教师中心化”之嫌,且犯了“唯本(课本)是教”、“唯本(课本)是读”的“本本论”的错误。语文教学不同于数理化,有其鲜明的学科特征,数理化等学科是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为教学终极目标的。而语文则不同,它不以掌握课本知识为最终目的。学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语言、汲取文中的知识固然重

8、要,但这不是唯一的目标,其主要目标还在于使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训练获得品味语言、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