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24809
大小: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再谈地铁接地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再谈地铁接地问题 黄德胜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100037)【摘 要】作者提出一个与目前习惯做法不同的接地方案,并说明提出这一方案的理论根据—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实践根据—现场实验、测试结果。明确提出利用地下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它的接地电阻在0.5Ω以下,完全符合电气设备的接地要求。地下结构钢筋是一个等电位法拉第笼,是地铁这个电磁环境中一切设备的地。【关键词】自然接地
2、体 等电位 法拉第笼 接地电流 崩溃电压1. 概述 关于电气设备的接地,地面工程有一套完整的规程、规范和规定,本文不做论述。关于地铁接地问题,虽有其特殊性,但更具有普遍性。作者曾发表过两篇文章[1][2],对地铁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接地实验线路、测试数据的来源等做了详细说明,本文亦不再重复。主要是根据相关结论[1],直接提出一个新的接地方案,希望能引起业内专业人士的关注,就算抛砖引玉吧。关于地铁接地问题,并非哪个设计者、哪个设计单位的事情,而是全行业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地下结构钢筋能不能作为自然接地装置?作者根据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和自身的工程实践,提出了一个新的接地方
3、案,这个方案并不是根据计算,也不是根据理论分析,只是根据工程实践和现场测试,提出来供读者参考和验证。这里所说的验证,只能是实践、现场测试,不是坐而论道式的空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也完全适用。 目前,地铁的地下变电所,无一例外地采用“外引式接地极,绝缘引入,接地装置与结构钢筋绝缘处理。”作者对40年前的北京地铁的第一组接地极就是如此处理的,直到今天,仍是这种做法,无人提出质疑。作者试图自己否定自己,提出一个新的接地方案,供读者参考。2.确定地铁接地方案构成的理论根据: (1)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3] 14.7.
4、5条的规定:“变电所接地宜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和14.7.13条的规定:“当杂散电流腐蚀防护与接地有矛盾时,应以接地安全为主”的两项规定; (2)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J08-109-2004[4] 16.2.5条的规定:“变电所的接地装置,应利用自然接地体”的规定; (3) 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5]3.1条的规定:“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极”的规定。 以上三个标准中,对利用地下结构钢筋做自然接地体,(1)是“宜”(国家标准)、(2)是“应”(地方标准)、(3)是“充分”(行业标准),看来利用地下结构钢
5、筋作自然接地体的理论根据是充分的,应用规范是合适的。根据上述三个规程规定,确定地铁接地方案时,完全可以利用地下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3.确定地铁接地方案的实践根据 40年前北京地铁第一组接地极为什么是“外引接地、绝缘引入”而不利用地下结构钢筋做自然接地体,当初也曾经研究、讨论,甚至争论,争论的结果,由两个问题无人能解释清楚: ●利用地下结构钢筋作自然接地体,接地电阻是多少?无人能预知。当初认为地下结构外的防水层,所谓“三毡四油”,对大地是绝缘的,其接地电阻会很大。 ●当时地铁交流低压系统是三相四线制接零系统,钢筋兼作地线,有零序电流存在,对测试钢筋中的杂散电流
6、有什么影响,谁也无法说得清。 现在这两个理由都不存在了,地下结构虽然经防水处理,其接地电阻却很小,在0.5Ω以下[1],符合电气设备接地的要求;因为地铁交流低压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TN-S系统,有专用地线(PE线)和中性线,钢筋中不存在零序电流,故对测试杂散电流没有影响。(1)作者曾于1979年在北京地铁一线和环线做过接地实验和现场测试[1],得出的结论是: ①变电所内部接地网(设备基础槽钢)与地下结构钢筋并不绝缘,而是电气联接在一起,尽管在设计中要求设备基础槽钢进行绝缘处理,但效果并不明显; ②变电所地下结构钢筋的接地电阻均在0.5Ω以下,而且很稳定; ③外
7、引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均在1Ω以上(当时按小接地电流系统设计,要求接地电阻小于4Ω),对变电所接地电阻的大小已不起作用; ④外引接地极可以取消,利用结构钢筋作自然接地极完全符合规程要求; ⑤地下结构钢筋已人为接地,外引接地极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为提供了一个地铁杂散电流向外扩散的通路。 推论: ●轨道电位限制器所接的“地”就是地下结构的钢筋; ●走行轨对“地”的电位就是对地下结构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