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13838
大小:3.79 MB
页数:127页
时间:2019-06-12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导言古代婚姻观念一、婚姻的概念1.古代关于“婚姻”的词义学解释:夫妻称谓;指嫁娶仪式;亲家。三说已涉及婚姻的基本特点: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婚姻双方结为姻亲关系的标志;婚姻依礼而行,其仪节约定俗成,是礼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2.儒家经典对婚姻的认识:婚礼是人伦之始;婚礼是礼的根本;社会婚姻状况关涉到社会治乱,婚姻关系是构成尊卑上下等级关系的基础。古代婚礼场景二、婚姻的意义1.古代宗法社会对婚姻的目的的认识:传宗接代;祭祀祖先;增加劳力;防男女淫乱。(一)原始群婚1.这是人类祖先实行的一种两性偶合的关系
2、,它出现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当时人群居野处,既无固定的配偶,两性交往也无任何习俗和理性的约束,因此不可能构成家族。男女无别,媾合无禁,两性关系纯任自然。古代群婚古代群婚(二)血缘婚1.在血缘家族内部,开始产生婚姻禁例,即排斥亲(父母)子(子女)通婚,只允许同辈男女(兄妹)发生两性关系。(三)伙婚1.伙婚又称亚血缘婚,伙婚制家庭亦即普那路亚家庭,两性关系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禁例,既不准亲兄弟姐妹发生婚姻关系。伙婚制的特点是,一群兄弟和不是自己姐妹的另一群女子通婚,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男女之间互为“亲密的伙伴”。2.伙婚制的意义
3、:以自然选择取代血亲婚配,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提高;促成氏族制度的萌芽。(四)对偶婚1.对偶婚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的不牢固的夫妻关系。较之于群婚,它是个体婚;较之于专偶婚,它是不稳定的夫妻关系。对偶婚是群婚到专偶婚的过渡。2.对偶婚的意义,除亲生母亲外,已有可能确定亲生父亲;男子在生产劳动和家庭经济中渐占主导地位,其地位的实际提升与母权制发生尖锐矛盾,消解矛盾的唯一途径是按男系计算世系,即废除母权制,确立父权制;对偶婚制后期,随生产的发展,个体家庭已可能成为独立的经济单位。工具和产品逐渐变为私有,
4、促成私有制和奴隶制的出现,男子在家庭中跃居主要地位,这都促成父家长制家庭的出现,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已孕育于对偶婚制的后期。五、专偶婚1.专偶婚俗称一夫一妻制婚姻。专偶婚制的确立以父权制取代母权制,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专偶婚家庭中,妻子、财产及子女均为丈夫私有,妻子的职能主要是生育子女,延续父权世系。2.专偶婚制体现出男权至上的特点,丈夫具有对家庭经济的支配权和对妻子的统治权。3.专偶婚的婚姻关系一般牢固而持久,亲属关系明晰而完整,从而形成以父系家长为线索的宗亲网络。五、专偶婚婚姻的性质:建立在性关系基础之上的异性
5、之间的社会契约。婚姻的功能其一保持社会(群体)的稳定(性对象的限定)。其二为繁衍后代提供适宜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其三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联合家庭默多克——家庭/家族是一种具有共同居住、经济合作及生育等特征的社会群体。它包含男女两个性别的成年人,其中至少两个人维持社会认可的性关系,及他们所生育或收养的子女。家庭的分类1.核心家庭: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成员是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孩子。核心家庭满足性需要,减少导致家庭破裂的性竞争。核心家庭保证妇女在其怀孕和哺乳期间受到保护。核心家庭是濡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一起生
6、活的成年的男子和女子才有足够的知识使男孩子和女孩子濡化。女子因其生育作用而具有某种行为特点,男女之间存在解剖学上的和生理上的差别,因此男女分工更有利于生活。2.主干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模式。通常包括祖父母、父母和未婚子女等直系亲属3代人。主干家庭中仅留继承人中的1个,其余则分门别居,但老家作为他们联络的中心。这种家庭多与封建宗法制度下的长子继承权密切相关。主干家庭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代际之间的同情心,联络代际之间的感情。它也能在赡老、抚幼和管理家务上提供一些便利。主干家庭的缺点是家庭中有两对夫妻、两个中心
7、,因而由谁执掌家庭权力问题难以解决。婆媳冲突就是一例。3.扩大家庭联合家庭由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父母和已婚子女,或已婚兄弟姐妹的多个核心家庭组成的家庭模式。在实行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里,凡妾所生子女及其核心家庭也包含在内。扩大家庭中的核心家庭可能同居共财聚集在一个大住宅内,也可能不同居共财,分居小住宅而聚于一处。扩大家庭规模较大,累世同堂,人丁兴旺,但等级森严,实行家长制,家庭经济、家务、财产乃至青年男女的婚姻都由家长安排或控制;其居住规则通常是从夫居或父族同居,重血统,重传宗接代,重封建伦理道德,重父权、夫权,男女不平等。在
8、生产技术简单的社会里,扩大家庭便于集合资金,集中人力,有发展生产、从事各种活动的便利,有较强的应付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事变(如死亡)的能力。但这种家庭需要有较多的土地、工具和资金才能维持,加上人的寿命较短,难以形成几代同堂的局面,一旦维系大家庭的内聚力消失或削弱,便导致这类家庭的瓦解。因此,扩大家庭的数量实际不多。现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