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11712
大小:10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2
《01-朗头村节点规划-说明书记11110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朗头村重要节点详细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人民政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1.11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朗头村重要节点详细设计正文目录1.设计理念及原则12.总体说明22.1朗东入口节点22.1.1君子林22.1.2九曲回廊22.1.3朗园22.2游客服务中心节点22.2.1百年古棉22.2.2游客服务中心22.2.3月乐民心(月心楼)22.2.4平步青云22.2.5升平人瑞32.3朗中滨水节点32.3.1临池学书32.3.2砚墨飘香32.3.3漏墙迷园32.3.4曲桥弄月32.3.5榕根墙32.3.
2、6曲径通幽32.3.7光风霁月32.3.8总主题-人生之路32.4朗西滨水节点42.4.1耕读传家42.4.2夕照果香42.4.3荷琴萦乡42.5风水塘东节点42.5.1鱼跃集思42.5.2木鹅码头42.5.3青云路42.6风水塘西节点42.6.1榕树下,说书人42.6.2宝鸭穿莲42.6.3十八礼路52.6.4立言相送53.绿化景观设计说明63.1设计理念及原则63.2植物配置方法63.2.1乔木63.2.2灌木63.2.3草坪63.2.4藤本植物63.2.5水生植物配置73.3节点绿化景观设计简介73.3.1朗东
3、入口节点73.3.2游客服务中心节点73.3.3朗中滨水节点73.3.4朗西滨水节点73.3.5风水塘东节点83.3.6风水塘西节点84.铺装景观设计说明9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人民政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I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朗头村重要节点详细设计1.设计理念及原则以朗头古村落为背景,融合传统古村落保护、岭南历史文化传承、改善人居环境、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需求,遵循功能性、地域性、社会性、安全性、经济、人性化、生态、文化艺术、美观、可达等设计原则,进行古村落环境整治。在设计中,崇沿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简洁明快,追求
4、轻松自然的感觉。善用点/线/面结合,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加上多样有趣的游径设计,配以丰富多样的植栽配置,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与古村落相得益彰。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人民政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9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朗头村重要节点详细设计1.总体说明本次朗头古村环境整治,主要包括朗东入口处、游客服务中心、中部滨水地区以及西部鱼塘边沿、古村前风水塘周边等五处节点设计。1.1朗东入口节点1.1.1君子林满足入口广场集散要求的情况下,体现朗头村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林以茂密的竹林与高大乔木营造“
5、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带给人清高淡雅的气氛。同时竹林寓意朗头人读书虚心,做官正直清廉。1.1.2九曲回廊以木栈道形式建于水面上,形成九曲九折的道路,走上栈道上,形成步移景异观赏空间,同时寓意在学习与仕途上的困难与曲折。使人们在曲折的道路上体会古人前进向上的艰辛。朗头村共产生秀才15人、举人10人、进士15人,以其人及事迹为主题,分别建造三座主题景观亭。秀才亭、举人亭、进士亭与九曲回廊相结合,寓意在学习与仕途前进道路上的三个节点。1.1.3朗园由入口广场的竹林到青云桥,以读书与人生为线索,述说着朗头的历史,同时也讲
6、述古人读书走上仕途的过程。由开始的竹林苦读,曲折地一步步往前,先后经历秀才、举人与进士,最后平步青云。暗喻朗园的始末是在实现步步高升。1.2游客服务中心节点1.2.1百年古棉经历了600年风雨的古棉沧桑有力地挺立在村里,似乎成为了村民的守护神,保佑着村里的书生高中。木棉广场的铺装以硬铺为主,古棉周围用简朴的灌木环绕,塑造出木棉的亲和力和神圣感。木棉广场以阵列方式布置树池座椅供游客休憩,在古棉周围均为开阔的区域,提供给来朗头村祈福的书生们进行许愿、祈祷等活动。1.2.2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具有管理办公、游客服务(售
7、票、咨询、导游讲解等)、贵宾接待、医疗、广播等功能。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形态采用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以古朴的锅耳墙立面设计来体现朗头村的“古”味道。游客服务中心北侧停车场主要满足游客停放汽车及自行车需要,停车位约30个。停车场与游客服务中心通过花架平台来过渡,为游客提供一定的停留区域。1.2.3月乐民心(月心楼)通过清理道路西侧的鱼塘边上的废弃棚架,在保护好鱼塘边上的古榕树的基础上,临水兴建月心楼榭,配以栈桥、舫、亭等,为游客提供一个喝茶休憩的平台。月心楼榭具有喝茶、休憩、观景等功能,还可在楼榭中进行弹唱、说书等活动,
8、给游客带来多方面的视觉和听觉享受。茶社的设计采用传统岭南建筑风格,舫与亭在布局形式上采用多方向的布置方式,使游客无论走到哪里,眼前都是美丽的景色。1.2.4平步青云古语云“旧有陈云杓刻石,林云楼装池,沈茂才笔,许虚白笺诸市,每值科场赶者皆聚于此。”应试者穿过青云坊,跨登青云桥,进入贡院蟾宫折桂,寓意书生们均能高中。“青云”二字自古就有“转运”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