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11158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2
《小学体育新课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体育新课标测试一、填空题(2分×10)1、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贯彻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2、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_____级水平。3、课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4体育与健康___________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5、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________与_________表现。6、学习目标是由__________、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___________组成的完整
2、体系。二、判断(2分×5)1、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3、新课标倡导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4、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因此只有教师的评价就可以了。()5、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自身既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学习的手段和对象。()三、选择(2分×5)1、《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陈述内容目标的。A学习水平B学习内容C学习时间2、九年义务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
3、()级水平A五B三C四3、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属于()领域的目标。A运动参与领域B运动技能领域C身体健康领域D社会适应领域4、在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上,《标准》建议对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A:绝对性标准的方法 B:相对性标准的方法 C:绝对性标准和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 D:定量评定和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5、《标准》要求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是指()A、让学生体会到运动过程的快乐B、让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快乐C、让学生体验到超越自我的快乐D、让学生
4、体验到知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快乐四、简答题(10×3)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什么?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主要有哪些?五、论述题(30分)《标准》中是如何描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具体内容的?体育新课标试卷答案一、填空1、健康第一2、四3、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4、学习评价5、态度、行为6、水平目标、课时目标二、判断1、正确2、正确3、正确4、错误5、正确三、选择1、A2、C3、B4、D5、B四、简答1、答: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2、答:(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
5、生健康成长。(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3、答: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五、论述答:《标准》把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对各方面学习目标又作了具体说明和简明扼要的规定。第一个是运动参与的目标,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准》之所以首先提出这个目标,说明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学习;无论是
6、运动技能的学习、还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首先要学生的参与进去才行。体育活动的价值是体现在过程之中的。如果你不参与,你的技术再好也没有用,当然更起不到健康身心,全面发展了。第二个是运动技能的目标。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形式。我们在任何的体育课中都会看到,学生总是以学习某种运动技能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标准》中提到:“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第三个是身体健康的目标。关于把“身体健康”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学习目标,原来是有争议的。有
7、人认为身体健康不是体育课可以独立承担的;也有人认为身体健康是一个副产品,我们只要教技术,健康自然就有了。但是《标准》还是坚持把身体健康作为一个学习目标提出来,其原因是在目标领域里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也赋予了新的含义。在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中,特别强调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第一点的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第二点的塑造良好的体形和身体的姿态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既传授体育运动的知识与技能,也要传授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习惯。第四个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体育课程关于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过去也笼统提一
8、下,但是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学心目标提出来。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在中学生或大学生中发生的自杀现象等。这说明我们在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是缺失的。因此,《标准》把学生的心理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