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10112
大小:863.3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6-12
《生活与哲学复习课件第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复习方案1、掌握物质的概念及世界物质性原理。2、理解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3、把握规律的概念及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重点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一、自主学习、自学效果检测(一)自学思考题1、什么是物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2、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为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什么是静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6、什么是规律?为什么说规律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7、人与规律的关系怎样?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方法论的要求?(
2、二)自学效果检测1、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固有属性分别是什么?2、有人说,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是主观的。你认为呢?3、辨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在客观规律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4、判断并说明理由:(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一样的。(3)物质要么运动,要么静止。(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改变、创造、改造、发明或消灭规律。(5)规律是永恒的,万古不变。有好坏之分。(6)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思
3、维规律是主观的。⑺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都是规律。动物抽象具体表现物质物质的具体形式抽象具体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什么?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
4、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3、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一)物质的
5、概念(二)世界是物质的一、世界的物质性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③总之,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3、静止的含义——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6、永恒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3、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4、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5、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
7、思维,在其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还意味着它既不可以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突出的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方法论意义①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指导··;限制···变害为利三、合作探究、拓展提升1、如何理解生产方式的客观性?它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启示?2、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见资料P148)3、据统计,我国石油、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