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

ID:38407848

大小:6.97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6-12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_第1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_第2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_第3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_第4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改革漫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识在多样化学习方式中化茧为蝶”-----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在通往苦狱的路上铺满了善意的鲜花引领高中生接受21世纪社会全新的挑战,从而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合格的公民,是高中神圣的使命。-----题记教育的工具性仍然很顽固(对人的心智的控制)教育的意义在于人之为人不仅仅由于其生物的遗传性,而更是由传统造成的。教育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要重演的过程。个人是在历史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通过这个世界的作用,连同父母和学校对他进行的有目的的教育,以及各种社会生活机构的影响(对于这些,他见闻和经历的一切最终都

2、加强了它们的效果),他获得了通过他自己的存在的活动所凝聚成的文化,这文化可以说成了他的第二本性。------雅斯贝尔斯CompanyLogo克里希那穆提(印度)说:现在的教育所关心的是外在的效率,它完全忽视人的内心;它只发展人的某一部分,而让其他部分自生自灭。我们内心的混乱、对立、焦虑和恐惧比外在社会结构带来的东西更可怕。正确地教育学生,是帮助他了解自身的过程,惟有以完整的心灵融入日常行为中,这时才会出现智慧,才会有内心的改善与平和。CompanyLogo哈耶克对教育的沉思长期以来,教育的结果无一不是被“掌握”的效率与质

3、量左右,真正的教育消失了。它使教育只停留于浅层次的认知阶段,这样,教育完全被一种凝固化的、控制化的、机械化的机制所驱控,缺乏文化的内化、升华机制及启迪、振奋、激励效应。因而,多少年来,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的苟且适应、对社会文化实然标准的追求与选择、其有教无育的工具主义特征、教育学的品性等无不与课程作为文化传承工具命题所导致的课程文化品性的缺失、亏空及其物化机理密切相关。教育的种种危机无不展现其中,教育的种种浅薄行径与迷惘、困境无不根源于此。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那样:很久以来,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一种刻板的职能、固定的情

4、境、一时的生存、一种特殊行业或固定的职位作好准备。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传统知识。CompanyLogo这种见解至今仍然十分流行。然而,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种根本准则正在崩溃。现在不是已经到了寻求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的时候了吗?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新过程中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显然,认同性、规约式的课程是很难想像会引发学生自由地、批判地思考;而其工

5、具化的品性与机制更是断然不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震撼效应,内化成具有自觉自愿性的信仰、态度、价值观。CompanyLogoCompanyLogo探讨的内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新课程的目标二、高中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革三、高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四、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背后“看不见的手”:背景分析(一)社会层面分析1、学校教育成与社会阶层快速流变的重要机制2、学校------社会“轴心”机构学校难以承受的社会之重3、素质教育社会阶层土壤分析CompanyLogo(二)经济层面分析4、世界加工厂------呼唤创新5、GDP增

6、长的两难选择(三)教育层面分析6、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不足:知识扎实,想像力缺乏合适“潜在距离”的严格的“变式训练”铺垫是成功的奥秘是有效手段7、按人才成长规律办基础教育8、增进学生的“学业情感”9、知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属性争论:新课程改革是否淡化知识的争论王策三与钟启泉之争CompanyLogoCompanyLogo洞穴生活与真理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描述此岸与彼岸;理念与摹本;唯心与唯物;个相与共相、绝对命令123中国教育今后发展的道路选择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可利用的人力资源CompanyLogo什么是素质教育?“实施

7、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CompanyLogo二、高中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目标1、高中的性质基础教育:老“双基”、新“双基”探究习惯、研究方法芬兰的经验:无固定班级授课制《芬兰高中课改何以深入人心》2、特征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3、任务4、基本问题一个焦点:应试与素质两类关系:升学与生活的

8、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四项改革:课程设置学习方式评价制度招生制度CompanyLogo5、高中的培养目标CompanyLogoCompanyLogo高中新课程的结构1、实行学分制2、选课制度3、班级制与学科教学班制4、班主任与导师5、增设研究性学习活动6、增设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纲要方案历史高考改革CompanyLog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