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友有没有违法收税

唐仲友有没有违法收税

ID:38385775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1

唐仲友有没有违法收税_第1页
唐仲友有没有违法收税_第2页
唐仲友有没有违法收税_第3页
资源描述:

《唐仲友有没有违法收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仲友有没有“违法收税”?耿健钢朱熹弹劾唐仲友的罪状,主要有违法收税、贪污官钱、贪赃枉法、培养爪牙、纵容亲属、败坏政事、仗势经商、伪造钱币等几个重要方面,其中材料最为集中,也最受人关注的是四大案:即违法收税(催税扰民和中津桥事件)、贪污(书版案)、伪造钱币(官会案)和腐化(卜算子公案),大部分罪名都具体反映在这些大案中,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零散的材料。那么唐仲友有没有违法收税?1.催逼夏税这是引发朱唐交奏公案的导火线。朱熹弹劾唐仲友上的第一道奏章称:“臣今月十六日起离绍兴府白塔院,道间遇见台州流民两辈

2、,通计四十七人。扶老携幼,狼狈道间。臣问其故,皆云本州旱伤至重,官司催税紧急,不免抛离乡里,前去逐食。……究得本州前似此流移户口已多。今方是初秋已致如此……续访知知州唐仲友催督税租委是刻急,多差官吏在县追呼,属邑奉承,转相促迫,急於星火,民不聊生。又闻本官在任多有不公不法事件,众口讙譁,殊骇听闻”所以这封奏章的外封皮上写的是“奏为本路诸州人户间有流移去处奏闻事”(七月十九日朱熹告唐仲友的第一状)。淳熙七年(1180)以朝议大夫阶知台州。次年适逢台州大旱,唐仲友即奏请拨常平义仓赈济诸县灾民,使人们度

3、过了饥荒。又抑奸拊弱,创建临海中津浮桥,“民利赖焉”。在唐仲友为桐山桥写的一篇《重修桐山桥碑》中提供了较详细的信息:淳熙辛丑(1181)岁,余守天台。既作浮梁,有自四明来者曰:“水无大小,苟有阻咫尺千里。宁海涂有二涧,桥废病涉,能复之乎?”余以救荒辞。越明年,邑民张潭以状请曰:“邑有桐山道上二桥将复之,当得官为之主。”余喜闻曰:“客告我久病未能,汝慨然当之。此富人之美事,能不作辍乎?”对曰:“某非富室,独好周急。食饿、施棺顾惠尚狭,今投老,若二桥复,愿毕矣!”余察其貌端而柔,言寡以悫,似表里相副,

4、意能成事者。为出公钱十五万榜募其役。未几,余解去。越三载,持邑符与吾里僧良又书来曰:“自经始,连岁歉,竭力成桐山一桥,曩许为某记,敢以请。”且言桥故以木不支期月。嘉祐中,邑人应宗贵与其族更以石,乡贡进士罗公适记之。继亦圮坏。某相水势不可与争,架木为飞桥,如兵书所谓天潢者,三节两重,长七寻有六尺,覆以板甓甃其上,翼以石栏,岸高寻有七尺,叠石各广九寻。总共用费千缗,郡邑钱合十八万,民钱三十二万,余皆某力。始于十年孟冬,成于明年季春。某志其二,幸一成。余叹曰:“吾去郡,意桥难就。汝以家当,郡邑豪民之力以

5、绩于成。可谓仁且勇矣!古人有言,以功济人者报以寿,兹桥独非济人者乎?徒出力犹当日功,况费财,汝惴惴以老为忧,天独无报乎?汝年未也。吾闻战,勇气一作再衰,唯仁者之气异于是,利及于人中喜之气自倍桐山之利溥矣!吾犹以初约望汝,则吾言于传远犹信。”对曰:“谨受教。”因书以授之。桥侧有大松,奇蹇如龙,行者游息,亦道途之胜,当与桥相为久者。 这段文字交代了当时因救荒而不得不暂缓修桥计划,身为知府的唐仲友是如何支持百姓兴修桥梁工程的,以及桥的形制和修桥的筹资方式等。荒年本应减免税赋,唐仲友向朝廷呈报了减税请求,

6、并部分获得批准。而朝廷将应缴部分定民户交纳夏税期限在八月三十日,户部又改为七月尽数到库。为完成任务,唐仲友强令各县收缴,并为之采取不少刻酷的措施,如委派酷吏干官四出坐镇各县刻急催督。像天台县到六月下旬已纳到夏税绢二分之一、钱三分之二以上,他却依旧差人把天台知县赵公植捉押赴州作人质勒令民户十日内将夏税交齐,方才放回赵公植。这显然是违背了儒家“民本”原则的扰民之举,致使官吏产生怨气,加上他平时严刻的作风激起同僚、下属的不满。曾受到他打击的豪强奸恶之徒更是恨之入骨,等待报复的时机。但也可以明确知道,这种

7、不人道并非唐仲友个人的意愿,而是户部的要求。他的做法有悖人情,却符合上面的要求。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当年发生的相关事项:孝宗虽与金达成和议,但始终没有忘记可能发生的战争,朝廷需要财政上的储备;潮州沈师叛乱,攻汀、漳,不久被诱杀;淮东提举赵伯昌全修通、泰、楚州捍海堰;朱熹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全国多处灾荒,台州不是最严重的,倒是日前朱熹尚未离任的江西已经连年灾荒,急需赈灾。朱熹也的确在救灾中做了些实事,但修复白鹿书院的款项从何而来值得探究。巨大的开支需求使朝廷急于筹款,因此户部一再催促。朱熹到浙东的任务主

8、要是督察税收和赈灾情况,并落实救灾措施。因而他的第一道奏章虽然是为民请命,朝廷没有理会。身为地方长官的唐仲友不能努力减轻百姓负担,一味催逼,的确有失仁爱厚道。但因此说他违法收税,则不是事实。至于荒年人口外流,这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现在也如此,哪怕救灾工作落实得再好,要百姓无一例外地安然住在家里,恐怕也是不现实的,何况是在南宋那个时代。朱熹因“道间遇见台州流民两辈,通计四十七人。扶老携幼,狼狈道间。臣问其故,皆云本州旱伤至重,官司催税紧急,不免抛离乡里,前去逐食。”就归罪于唐仲友,未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