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

ID:38384849

大小:342.81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6-11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_第1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_第2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_第3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_第4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等学校教职工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主编:冷余生解飞厚第二讲: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内容要点:一、教育方针二、教育目的三、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四、高校培养目标调整五、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六、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的高等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一、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中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

2、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法》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8月29日过,1999.1.1.起施行。第四条,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

3、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如下的基本内容:①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二、教育目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教育目的的规定性教育目的的规定包括两方面

4、的内容。其一是所培养的人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即在社会上居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之所以必须作出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为受教育者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并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是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为此我们将这方面的规定表述为服务方向。其二是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素质,或者说培养具有何种质量规格的人。这种规定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作为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及其结构提出总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将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具体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目标。(二)教育目的的性质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反映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它为教育活动确立了一个追求的目

5、标,对教育实践活动起着定向、引航作用。2.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教育目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教育目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而同时是一个教育事实与价值的理论问题。它不仅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在环节,而且与教育价值观密切相联,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往往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以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的一种自觉意识和反映,是对教育功效的一种评价和追求。因此,教育目的又与教育的本质、职能和主体利益、需要的客观事实及其认识相关。教育目的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对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美国教育目的包

6、括四个方面的目标: (1)自我实现的目标; (2)人际关系的目标; (3)经济效率的目标; (4)公民责任的目标。 ●英国强调“绅士”教育,比较重视人文素养,教育目的强调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德国教育偏重科学技术和创新、开拓精神的培养。教育目的的修正——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现代人的标准: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指出——个人的“现代性”是很多性质的综合体,而非某一单纯的特质。 他从12个方面大体勾勒出了一个现代人的形象: (1)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 (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 (3)思路开阔,

7、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4)注意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5)强烈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力求办事效率; (6)善制定计划; (7)尊重事实和验证,愿意吸取新的知识; (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9)重视专门技术; (10)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敢于挑战;(11)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12)了解生产及过程。(三)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时间与状态上的具体化共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