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

ID:38384314

大小:2.63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6-11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_第1页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_第2页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_第3页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_第4页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微生物学第四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第四章病毒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变异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第十章传染与免疫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第四章病毒(非细胞型生物)病毒亚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一、病毒(Virus)(一)概念与特点概念:病毒是具有特异活细胞寄生性,由核酸蛋白粒子构成的一种分子生物;在活体外具一般大分子特征、进入宿主细胞则具生命特征。最大的病毒—牛痘苗病毒最小的病毒—脊椎灰质炎病毒特点1.个体极小,须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大小用纳米(nm)表示。2.没有细胞结构,

2、化学组成简单。3.繁殖必须在特定活宿主细胞内进行。脱离宿主活细胞呈分子状态,不具任何生命特征,但可长期保持侵染力。4.没有独立的代谢活动(呼吸、生物合成)。5.大多数病毒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大分子,只含单一类型核酸(DNA或RNA),不同时具有RNA和DNA。6.以核酸与蛋白质的装配实现大量繁殖。7.一般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二)病毒的形态构造1.病毒的基本成分2.病毒粒子种类3.病毒粒子构造4.病毒的基本形状1.病毒的基本成分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衣壳核酸:位于中心形成核心蛋白质:包围核心构成衣壳附加结构:复杂病毒在核衣壳外有一层包膜(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

3、脂双层膜)覆盖,包膜的有无是病毒特征之一2.病毒粒子种类病毒个体又叫病毒粒子,是成熟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分为有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和无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二种。3.病毒粒子构造无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核酸基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C.核衣壳(核壳体):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的总称。有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A.衣壳粒B.壳体C.核衣壳(核壳体)D.封套(包膜)4.病毒的基本形状大多数病毒核衣壳的构型为二种:蛋白质亚基作螺旋式排列而呈杆状、棒状;蛋白质亚基以二十面体对称的

4、方式排列,因此呈近似球状。病毒的基本形态为三种:杆状、球状和这两种形态结合的复合型。病毒粒子通常形成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和复合对称(前二种接合)。螺旋对称病毒——TMV二十面体对称病毒——腺病毒复合对称病毒——噬菌体病毒:非细胞型+专性寄生+微生物寄生在微生物中的病毒特称噬菌体。(一)形态和大小形态多种多样痘病毒,如天花弹状病毒,如狂犬病副粘病毒,如腮腺炎流感病毒噬菌体腺病毒,上呼吸道感染丝状病毒,如病毒出血热杆状病毒,如烟草病毒多瘤乳头病毒,如宫颈癌冠状病毒非典病毒爱滋病毒球状噬菌体直径只有30nm最大的病毒仅300-450×170-260nm1nm=10-

5、9m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10~18万倍)病毒的群体形态1.大量聚集;2.使宿主发生病变;3.用光镜可以观察识别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的“群体”。动、植物细胞中病毒形成——包涵体噬菌体在细菌菌落上形成——噬菌斑动物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空斑植物病毒在叶片上形成——枯斑包涵体噬菌斑(plaque)分枝杆菌噬菌体感染样本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空斑(plaque)枯斑(三)病毒的化学组成1.病毒核酸:每一种病毒只含单一类型的核酸。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分离以后,核酸仍具有侵染力,说明病毒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AN、RNA。2.病毒蛋白质: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成分,占95%左

6、右,蛋白质的主要作用:①构成病毒粒子外壳,保护核酸;②具有识别能力,一定的病毒只感染一定的对象;③具有抗原性;④构成病毒组成中的酶。3.病毒的其他物质:如脂质,碳水化合物,多糖,以及有机阳离子化合物如胺,无机阳离子等。病毒的核酸1.核酸类型:单链DNA(ssDNA)双链DNA(dsDNA)单链RNA(ssRNA)双链RNA(dsRNA)2.核酸的结构特征:粘性末端循环排列末端重复序列病毒的蛋白1.结构蛋白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中的酶等。2.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

7、但不结合于毒粒中的蛋白质。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1.壳体蛋白:构成病毒的壳体,保护病毒的核酸。无包膜病毒的壳体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进入,决定病毒的宿主嗜性,它们也是病毒的表面抗原。2.包膜蛋白:构成病毒的包膜结构,分为包膜糖蛋白和基质蛋白两类。前者是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多为吸附蛋白,它们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启动病毒感染发生;后者肯有支撑包膜,维持病毒结构的作用,并在病毒芽出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毒粒酶:来源有三,来自宿主的细胞酶;病毒本身的非结构蛋白(聚合酶);存在于毒粒内的酶(毒粒酶)。功用分为两类,一是参与病毒进入、释放等过程,二是参与病毒的大分子合成。病毒=

8、非细胞型+专性寄生+微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