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

ID:38359814

大小:797.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6-11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_第1页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_第2页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_第3页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_第4页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_第5页
资源描述:

《编辑史第一章上古至西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古代编辑出版活动的起点(上古至西周)目的与要求1.了解图书的起源,掌握图书的构成要素及其产生的时代;2.了解早期的文字载体;3.熟悉原始的编辑活动。第一节文字的产生一、传说时代及“仓颉”(Cāngjié)造字”1、文字产生前的口耳相传;口碑相传,即口头传递信息。2、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相传史官仓颉是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图为仓颉像。二、文字产生的过程:1、结绳记事用绳子打成结来帮助记忆。2、契qì刻在竹、木、陶等材

2、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用以记事帮助记忆。3、图画是对文字最有影响的阶段。演变为图形文字,象形文字。三、原始文字的考古发现距今34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是十分系统、发展成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1.裴李岗文化时期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1977年首先发现于中国河南新郑裴李岗而命名。是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距今9000~7000年。贾湖遗址是一处重要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它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遗址出土的龟甲及其契刻符号,具有原始文字性质。这批契刻符号和形成年代比近年来发现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2.仰韶文

3、化时期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从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3.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延及山东中南部和江苏淮北一带。年代约始于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即传说中的黄帝

4、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图像文字是象形刻符,已有形可识、有义可辨。4.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是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当公元前2900~前2000年。龙山文化的象形刻符当为演变到甲骨文的过渡文字第二节图书的起源一、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lànshāng],中华文明的源头。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

5、,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这则神话说明,最早的图书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是被最高统治者二、构成图书的要素1、要有被传播知识信息知识信息是构成图书的基本因素。2、要有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信号只有使用文字、图画才能较精确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并跨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来传播知识。3、要有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图书的形成不仅需要用来记录知识的符号体系,还

6、需要使用一定的材料将这些符号、记录留存下来。甲骨、青铜器、竹木简牍、纸张等。4、图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产生图书的基本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刻画、传抄、印刷、复印等记录、复制技术;二为搜集、整理、编撰、翻译、策划等编著技术与工艺。此外,还包括图书储藏技术等。5、图书的装帧形式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是编简成策的简牍式,汉代发明造纸术后,装帧形式就发展到卷轴式,印刷技术发明后,装帧形式发展为册页式。生产技术上的进步,使图书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三、图书产生的时代在夏这一历史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夏朝(约前2146-约前1675))完成了由文字到文献典籍的历史性转变。(1)《史记》

7、和《竹书纪年》都载有夏代帝王的世系表两者大同小异,说明是以同一份原始记录为依据的。(2)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其中有《夏书》四篇。《尚书·多士》““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就是说殷先人在商灭夏时,已有典籍记载了。(3)殷墟甲骨文是系统成熟的文字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该文字之数量、规模及备程度说明它已经不是早期原始文字,一定是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