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57241
大小:3.14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9-06-11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王礼文1、症状:苗期发病叶片、叶鞘局部失绿,可见到无数针状紫褐色斑点,随后病斑穿透叶片,呈不规则状,外缘不明显,许多紫褐斑上下扩展,整张叶片枯焦内卷。成株期病斑先发生在低位叶鞘边缘,后蔓延至高位叶鞘,进而侵染剑叶叶鞘。抽穗时如剑叶叶鞘感染,颖壳内外颖、小枝梗及子房上也可见紫褐色病斑。水稻紫鞘病七、水稻紫鞘病水稻紫鞘病2、病原:中华帚枝杆孢水稻紫鞘病3、侵染循环病残体和带病种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主要从伤口、水孔、气孔侵入,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先田边后中间。高温、
2、多雨利于发病水稻紫鞘病4、发病因素5、诊断及病害控制虽然该病与水稻纹枯病较易区别,但民间诊断往往还是将其诊断为水稻纹枯病并按水稻纹枯病加以防治;种子处理、化学防治兼治、农业防治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也可侵染茎干、穗部和谷粒。叶部受害,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很快沿叶脉两端扩展成两端稍尖的短线状条斑,紫褐色至黑褐色,后期中央变灰白色,边缘褐。病斑多时,几个病斑连成长条状,有时可达数厘米。叶鞘受害早期病斑与叶片相似,病斑稍大。茎干上的病斑多在节间上部发生,呈狭长条状,谷粒多发生在护颖和谷粒表面,呈褐色小条斑。水稻窄条斑病八、
3、水稻窄条斑病水稻窄条斑病2、病原: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稻尾孢水稻窄条斑病3、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种子和病稻草上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借昆虫、气流等传播进行初侵染。水稻窄条斑病高温多雨利于发病,生长后期遇低温侵袭会加重病情水稻窄条斑病4、发病因素5、诊断及病害控制该病常被误诊为稻瘟病或胡麻斑病并加以防治;种子处理、化学防治兼治、农业防治1、症状:叶片上沿叶脉出现黑色短条状病斑,稍隆起,长1-4mm,宽0.2-0.5mm,病斑周围组织变黄,严重时线条状病斑密布。水稻叶黑粉病九、水稻叶黑粉病水稻叶黑粉病3、侵染循环病菌以
4、冬孢子在病残体或病草上越冬,第二年夏季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子,借风雨传播入侵叶片。4、化学防治该病常被诊断为水稻胡麻斑病并予以兼治担子菌亚门叶黑粉菌属稻叶黑粉菌2、病原物1、症状:只危害谷粒,在水稻近黄熟是症状才较为明显。有三种类型:a:谷粒色泽正常,颖间自然开裂,露出黑色粒状物,如遇阴雨天气湿度大,病粒破裂,散出黑色粉末;b:谷粒色泽正常,外颖背线近护颖处开裂,显出白色或红色舌状物,颖壳粘附黑色粉末;c:谷粒变暗绿色,不开裂,不充实,与青粒相似,有的谷粒变为焦黄色,手捏有松软感,病粒用水浸泡变黑。水稻粒黑粉病十、水稻
5、粒黑粉病水稻粒黑粉病水稻粒黑粉病2、病原: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狼尾草腥黑粉菌水稻粒黑粉病3、侵染循环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种子中越冬,翌年扬花期多雨季节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从花器入侵。水稻扬花期连阴雨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水稻粒黑粉病4、发病因素5、诊断及病害控制该病前期较难发现,后期较易诊断;种子处理、化学防治兼治、农业防治1、症状:主要危害穗部,受害水稻抽穗前,病菌在颖壳内长成米粒状子实体,将花蕊包埋在内,壳内子实体从内外颖的合缝处延至壳外,形状不一,外壳渐变黑,同时有菌丝将小穗缠绕,使得小穗不能散开,抽出
6、的病穗直立圆柱状,故称“一炷香”水稻一炷香病十一、水稻一炷香病水稻一柱香病水稻一柱香病2、病原:半知菌亚门炷香菌属稻炷香菌水稻一柱香病3、侵染循环以分生孢子座混杂在种子中越冬,带菌种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种从幼芽开始入侵,在病株体内生长发育扩展,在抽穗前病菌已经开始为害穗部。旱育秧有利于病菌侵染水稻一柱香病4、发病因素5、诊断及病害控制前期很难发现,后期较易诊断;种子处理、植物检疫1、症状:受害谷粒初在颖壳端部或侧面现椭圆形褐色小斑,后病斑逐渐扩大至谷粒的半部或全部,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色泽变浅,终呈灰白色,斑面散生针头
7、大小黑粒即分生孢子器。水稻颖枯病十二、水稻颖枯病水稻颖枯病水稻颖枯病2、病原:半知菌亚门茎点霉稻茎点霉水稻颖枯病3、侵染循环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谷粒上越冬,条件适宜分生孢子器释放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水稻抽穗后侵入花器和幼颖致病。水稻扬花期连阴雨、暴雨等利于病菌入侵水稻颖枯病4、发病因素5、化学防治常被误诊为水稻谷粒瘟;种子处理、防治穗茎瘟兼治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色小圆斑,扩展后呈不规则水渍状条斑,灰绿色,病斑融合后可使叶片纵卷或折倒。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最后病斑变褐,中央灰褐色,长造成稻苗中下部局部枯
8、死,严重时整叶或整株死亡。假菌性病害一、水稻苗疫病水稻苗疫病水稻苗疫病3、侵染循环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水稻3叶期前后最易感病,发病适温16-21℃,阴雨连绵易于发病4、诊断及病害控制常被误诊为烂秧病或稻瘟病,影响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2、病原物草莓疫霉稻疫霉变种1、症状:①、苗期:病株矮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