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

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

ID:1734833

大小:7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3

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_第1页
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_第2页
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_第3页
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_第4页
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方法我国水稻病害有100多种,我国正式记载的就有70多种,包括真菌性病害50多种,细菌性病害6种,病毒及支原体病害6种,线虫病害4种。其中常见的为害较大的病害约有36种。水稻真菌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胡麻斑病、恶苗病、烂秧病、谷枯病、叶黑粉病、叶鞘腐败病、菌核杆腐病、窄条斑病、稻粒黑粉病。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基腐病。病毒病:矮缩病、东格鲁病毒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支原体病害:水稻橙叶病、水稻黄萎病。水稻线虫病害:水稻茎体线虫病、干尖线虫病、根结线

2、虫病。一、稻瘟病1637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稻瘟病的记载。随后在日本(1704)、意大利(1839)等国家作过描述或记载。水稻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广泛。世界上几乎所有种植水稻的国家都有记录。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10%~20%,重的可达40~50%,甚至绝收。(一)症状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危害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植株矮缩,新叶难以生长,抽穗艰难。抽穗期穗颈瘟发生

3、严重时,导致大量白穗或瘪粒。1、苗瘟:发生在3叶期前,芽、芽鞘水渍状,病叶基部变褐,严重时枯死。2、叶瘟:在3叶期至穗期,以秧苗分蘖期至拔节为盛期。因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大小、形状和色泽表现不同,主要分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1)慢性型:典型症状,病斑梭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中毒部),内圈为褐色(坏死部),中央灰白色(崩溃部),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三部一线”为慢性病斑的主要特征。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不规则圆形或近圆形,叶片两面都能产生灰白

4、色霉层。多为感病品种、环境条件特别合适、或氮肥过多情况下产生。急性性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稻瘟病大规模流行的先兆。3)白点型:病斑呈白色近圆形或短梭形小白点。在显症阶段,遇到不利于病菌生长的气候条件时通常发生白点型病斑。气候条件继续不适时,可转为慢性型;在短期内转适时,可以转为急性型。4)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限于两脉之间。多发生于抗病品种或下部老叶(品种抗性标志)不产生分生孢子。3、节瘟:多发生于穗下第一、二节位上,病斑处为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节部,呈黑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大量灰色霉层。后期节干缩凹陷折断以及病节上部分

5、早枯。4、穗颈瘟: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呈褐色或墨绿色。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瘪粒增加,粒重降低,影响米质。枝梗、穗轴也可发病,症状与穗茎发病相似。湿度大时,以上部位都可产生灰色霉层。5、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6、诊断要点: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二)病原物无性态:灰梨孢(Pyriculariagrisea),半知菌类梨孢霉

6、。有性态:灰色大角间座壳菌(Magnaporthegrisea),子囊菌亚门大角间座壳属,至今在自然界尚未发现有性世代,仅在实验室发生有性阶段。1、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不分支,顶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梗顶端膝状弯曲,有孢子痕;分生孢子洋梨形或倒棍棒形,有两个隔膜,顶端钝尖,基部钝圆,并有脚胞;孢子萌发时两端可产生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2、生理分化:稻瘟病菌易发生变异,表现在培养性状,生理特性,对杀菌剂的抗性、对水稻品种的致病性。存在多个差异明显的生理小种,主要受品种和气候的影响。3、生物学特性:(1)温度:适温2

7、5-28℃,病菌对低温和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2)湿度:分生孢子形成需要96%以上的相对湿度。(3)光照:需要光暗交替的条件。孢子形成有两个高峰,日落后和日出前。(4)氧气:孢子萌发需要氧气。(5)毒素:产生五种毒素,稻瘟菌素、α-吡啶羧酸、稻瘟醇、细交链胞菌酮酸、香豆酸。这些毒素对植株有抑制呼吸和生长发育的作用。(三)病害循环1、越冬与初侵染源:稻瘟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2、病菌侵染过程:1)接触期和侵入期:孢子的附着和侵入;2)潜育期:病菌侵入后,显症时间主要受温度影响。叶瘟潜育

8、期在17~18℃时,为7~9d,在26~28℃时,为4~5d;3)发病期:病斑出现后只要条件适宜,即可产孢。3、孢子释放与传播⑴自然情况下,风是孢子飞散的必要条件,雨露光等可以促进孢子脱离。⑵通常情况下,孢子自晚上8时左右开始释放,直至翌日日出前,释放高峰期为凌晨0~4时。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