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侯孝贤电影中的意境

看侯孝贤电影中的意境

ID:38353222

大小:1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1

看侯孝贤电影中的意境_第1页
看侯孝贤电影中的意境_第2页
看侯孝贤电影中的意境_第3页
看侯孝贤电影中的意境_第4页
看侯孝贤电影中的意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看侯孝贤电影中的意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侯孝贤电影里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特有的理论范畴。意境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多见于诗词和绘画作品。它由艺术家的心灵和世间万象在接触、碰撞中所获的妙思灵感酿作而成。借用于银幕视象的创造,则应是电影艺术家通过对画面造型、光影、色彩、声音等艺术元素的和谐、有机的配置,营造出的特有艺术境界。   意境绝非客观景象的机械描摹,而是经写实、传神而至妙悟的一种心灵境地的折光反映。中国古典诗词及传统绘画作品,都将意境的营造作为作品创作的重要美学原则。侯孝贤的电影所追求的美感,正是这种“心源”和“造化”相融和

2、的产物。突出地显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得意忘象,以景结情      “得意在忘象”,这是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所说的一句话。它昭示着艺术家的创造,最要紧的是在于对有限物象的超越。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重要区别在于,西方注重模仿,强调对具体物象的真实再现;中国美学则重于表意,要求艺术家不受囿于物象状貌的具体描摹,而要透过物象,表露天地淋漓之元气,在有限的画幅内,传递无限的神韵。   由此可见,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凭借外部物象驰骋想象,胸罗宇宙,思接千古,对宇宙、历史、人生有深刻的体察,营造的

3、意境便能幽深淡远,别饶蕴藉,对作品的审美把握,方能超越物象,获得一种对宇宙万象、历史人生的深刻领悟。      侯孝贤的影片便有这种“得意忘象”的美学追求。影片《恋恋风尘》里的男女主人公阿远和阿云,相恋于乡间,两小无猜的情意,犹如清风明月。即便是成年后的相悦相恋,也无世俗般的蜂喧蝶闹。没有密语甜言,没有绕膝相拥,没有亲吻,甚至连牵手都没有。   阿云对阿远的爱,表现为对阿远病中的看护和离别前给他做了件衬衫;“女孩子也跟人家喝酒”则是阿远用嗔怪的口吻向阿云表达的唯一一句带有感情色调的话。显然,作者刻

4、意追求的,是这些“象”外之“意”,透过这些近乎生活本真形态的外在状貌的轻描淡画,传示其对美、善、真的人生境界的讴歌与召唤。   巴赞认为,“艺术上的‘写实主义’无不首先具有深刻的‘审美性’”。将深刻的生活内容和导演真实的思想感情溶化于自然朴素的笔触之中,无疑具有一种蕴蓄之美。诚如斯坦利·梭罗门在《电影的观念》中所说,任何一种视觉艺术都必须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或更深刻地看到某种东西,才能有存在的理由。也就是毕加索所说的“应当表现画作下面的画作”。在艺术世界里,倘若只反映物质世界的外壳,而不能透过外在“

5、皮相”显露其内在的“精”“气”,严格地说,并无存在的价值。   在《恋恋风尘》里,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流程所蕴涵的内在神韵,却使观众获得非同一般的审美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画作下面的画作”,也即内在的“精”“气”,是运用锁定机位长拍镜头的纪实性表现手法获取的,它的价值便在于通过镜头尊重事物的完整性,揭示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同中国传统美学的碰撞、融通,在侯孝贤的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如果说,上述例证侧重于“化意入事”的剖示的话,那么,影片的最后一段则是侯孝贤对 “以景

6、结情”美学意趣的特有追求。阿远穿着阿云做的衬衫从金门退伍回来,母亲正在午休,阿远在屋前田垅上遇到阿公,两人扯谈稼穑,闲聊着今年收成的好坏。   最后,祖孙俩默默地眺望那远处的山峦,镜头慢慢地向画外延伸,葱茏茂密的树林,峰峦叠嶂的峻岭,云飞霞映的气象,大自然的博大、深邃,云蒸霞蔚的总体风貌,尽显于这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气度之中。这宽阔、从容的胸襟风度,似乎向人们喻示着:天地之大、宇宙之广可以包容一切,你的爱,你的恨,你的寂寞,你的伤痛,你的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中消融。在有限的时空里,追

7、寻无限的风景,以瞬息的气象,捕捉千年之思的感动,尘世的悲喜哀乐在大自然中得以超脱、净化,坚韧自信与随缘认命互补的儒道合一的人生信念,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并提升到某种哲学的境界。   这段结尾,贵在以景结情,避免了轻而露的不足,在看似闲笔性的有限画框内,蕴蓄着言说不尽之意,犹如北宋诗人梅尧臣所述:“壮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景与情的交相融和,意得而象忘,从而产生诗的意象,进入特有的美学境界。      其实,这一美学现实的获取,并非仅仅取法于传统的中国古典美学,法国著名的电

8、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在议论到画面的感染价值时,曾引用了德吕克对“电影性”所下的定义:“就是‘由于电影的再现而增长了其精神价值的一切人、物或灵魂的风貌表现’”。德吕克所指的“精神”,表明电影在再现客观世界时,能显现超越于故事事件本身之外的“某种特殊的东西”,而能赢得观众感动的正是这些事件外再现的东西。   马尔丹进而阐释道,“在一个全景中,人物有时被处理成一个渺小的形象,使人感到人物被世界所吞没,成了物的猎获物,人被‘物化’了。这时,全景就产生了一种相当悲观的心理格调,一种更多是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