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52906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1
《教育叙事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好学生”是这样多起来的……五分地中学赵佳红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这是每名老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不容易达到,但通过爱就能使“好学生”越来越多起来,就更加容易接近这一目标。在我接到通知当班主任的时候,就确立了一个想法:不能以入学成绩的高低评价好生、差生。在校长室里,当时就在校长的身边,我就撕下了学生名单上的总分栏目,另作保存。我不是在实施“鸵鸟政策”,不面对不容乐观的现实,也不是我不重视分数,我想尽量减少这人人都看重的分数给我即将要开展的工作的干扰。在我们这样的普通班里,如果只拿成绩这把尺子来量,只会有那么三名五位的好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以发展的眼
2、光看待学生,在我们这些中学老师们的期待、关注和鼓励下定会有新的爱迪生、牛顿产生的。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对学生们说明的。他们能在随后一周的军训汇操中获“军训综合全优奖”,与他们正获得的良好的“心理暗示”一定是有很大的关系。在班里有月考成绩列年级第四名的学生,全班学生当然最推崇他、羡慕她,但在受表扬的学生行列里,我不是以每次提到她来压抑其他同学,让大多数同学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我还选择那些虽然成绩在中下程度,但入学以来表现出富有上进心、精神面貌好的同学。如刘志东同志学习虽然吃力,但一直很用功,且酷爱读书,他英语学习尤其有障碍,发音不清,单词记不好,但我并没有因此否定他,而是夸奖他
3、积极发言、踊跃参与的态度。我表扬他就是在表明我的评价尺度:我作为老师从来不嘲笑或轻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欣赏肯于执着努力的人。说不定,这些目前在学习上处于混沌状态的同学很快或迟早会顿悟的。我料想这种“期待感”会产生很好的作用,果然更多这样的同学从“差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罗亮,他自我介绍说在小学英语课上就是睡觉,根本不学,而现在上课手常常是举得最高的。很偶然地我在学生的英语试卷上读到了韩垒的作文,他这样写道:在小学,我和盛委洋和孙晓杰就是同班同学,那时这两位可是班里有名的双差生,是自习课上闹得最欢的。而现在,在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面前,在欣赏他们优点的中学老师的鼓励下,在这个温
4、馨的集体中,他们俩实实在在地变了,自习违纪生的名单里再也没有他们的名字。就这样,我的心目中就多了一个又一个的好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了一批好学生。而这把尺子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热爱全体学生”。当学生们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我认同这句话,是因为我走近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观察、体验到的。自从这句话印在我脑海中之后,它一直在引导我用冷静的师爱去替代发怒了。与学生们在一起,能让我不断地得到启示,也使我想起了魏书生的话:我的办公地点就是在教室,我的思想形成、我写书都是发生在那里!看来,这是魏书生的“真经”之一啊!当我这样“旁观”发现了学生们身上存在的问题
5、后,就有充分的时间去思索如何通过言传身教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效果了。选一节外教课作为例子吧。每逢周一第四节是四班的口语课,老师们都有同感:周一,学生最不易进入学习状态,这对外教更是考验。那节课,外教在教学生们一首英文歌,歌词也写在黑板上,他在反复地教唱。为了引起学生们足够的兴趣,外教又加上了动作,很投入,但是绝大多数学生是麻木的,唱是唱了,但是机械的,没有什么感情投入。外教就提醒他们,唱英文歌不只是为了学习语言,还应该体现出快乐的情感。外教更加努力了,表情丰富,语调欢快,动作到位地表演着。但大多数学生依旧是冷漠的,表现出情感的冷漠和对所学内容的了无兴趣。当时我已经坐不
6、住了,我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学生也许已经习惯于被动地坐在座位上,但是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却表现出了最不可爱的一面,连最起码的情感回应都没有,多令人心寒。我又不能发脾气,于是我走到学生们的旁边,随着他们一起唱,声音甚至高过了他们,以暗示他们该怎么做。外教很感激地望了我一眼。本来已到了下课的时间,他又加时十多分钟,陆续教给了学生们有关扑克牌的词汇。这时学生们没有表现丝毫急着去吃饭的、不耐烦的情绪。我想,此时在外教和学生们的心理一定是有一种感情的起伏的。外教是靠他的责任心和爱心唤起了学生们心中的热情,而我也恰到好处地起到口语课助理的作用。课的内容要结束了,我启发学生,我们该对
7、外教说句什么呢?大家愣了一下,片刻沉默之后,我的科代表先喊一声:谢谢!随后大家又一起向外教道谢。课堂的这一幕过去了,但我在心里酝酿着,我要抓住这个机会,再尽我作班主任的职责,给孩子们补上他们所缺的东西,当然不是靠去大发一顿脾气的指责和空洞的说教。在午后的自习课上,我首先这样发问:“大家平时上完了体育课之后最急着想做什么?”他们齐声喊:“喝水!”我又问:“下了第四节课,我们心里就惦着去干什么?”“吃饭!”“那么,我们对学习、对知识的追求应该是以什么态度呢?就是像这样,应该‘如饥似渴’,人应该追求头脑的充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