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47275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0
《读《给教师的建议》1-10条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给教师的建议》1—10条后感《重视阅读、学会思考、提高能力、带上爱心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1—10条。觉得这十条建议虽然谈的不是一方面的内容,但其实所包含的思想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强调阅读,强调思考,强调能力。前十条中“阅读”一词出现了44处,“思考”一词出现53处,“能力”一词出现22处。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既指教师的阅读,也指学生的阅读。例如: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提倡教师用一生来备课,而这种备课主要指的就是阅读。“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
2、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这些都是在突出教师读书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第3条: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第6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这些是在讲儿童读书的重要意义。关于阅读,这也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视的一点,新教育实验中“毛虫与蝴蝶”“教师专业发展”都是关于阅读的实验。所以我想,新教育实验其实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也是一脉相承
3、的。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学习中的理解和思考,这一点其实中国古代的孔子就已经说明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真正在教学中能坚持这一指导思想的又有几人呢?课堂上,教师急匆匆地把观点、答案说给学生,生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或者是形式上搞一些讨论,但最终意见还是要统一到教师的观点上来,这样的讨论形同虚设。我也犯这样的毛病,一看学生思考而得不出结论就紧张,也不管他们是不是已经理解了,就告诉他们最终定论,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前还总是为自己开脱认为是给考试逼的。今天看到苏老先生如此重视理解和思考,以后我也要改改自己的做法了:要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不能培养书呆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4、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学生的落伍是不需要补课的,而只需要慢慢培养他学习的能力。他说,教师和个别学生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这些无不是在告诉我们做教师的,在教学中不要只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只有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能
5、力,才说明教育是成功的。这个道理不知听过多少次了,也不难理解,但用它来指导实践时,就往往被“偷工减料”了,现在看来,这正是产生差生的原因。而面对差生,大多数教师又都认为需要认真补课,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能动性。除了“阅读”、“思考”、“能力”,我还读出了隐藏在文字下面的一个词:“爱”。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指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落伍学生不仅不歧视,而且努力找出适合的方法,让他很快赶上队伍,为了一个掉队的学生专门搜集、编写整本的习题,为了一个差生,精心为他挑选几百本适合阅读的图书……如果没有一颗爱心,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我在教育在线的博客公告里写道:“教育的
6、核心是情感,情感的源头是关爱,只有带着爱心去播种,教育的春天才能花香满园。”写这些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理论依据,今天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这样提过了。那就让我坚持带着一颗爱心走向学生吧。《给教师的建议》后面的部分还没有读,现在的这些看法还是很片面的。我想读之后应该能够总结出本书的结构体系和思想内涵,那时,自己将会有更大的收获。给自己加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