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39918
大小:5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0
《方剂学 10 邓中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剂学10邓中甲上一次我们讨论到方剂的配伍,配伍的目的,下面讨论方剂组成变化里的方剂的基本结构。首先在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基本结构就是指的原来的君、臣、佐、使,过去称为配伍原则的。为什么改为基本结构?这实际在方剂界讨论多年了,最早91年我们就提出来了。91年第一版专科教材,我担任副主编写总论的时候,就把它改成了基本结构形式。这是基本结构,不是原则。因为原则从这个名词来讲,就是现代名词,古人不叫原则,这原则是不可变更的。而这个基本结构是灵活的,而且方剂组成的原则是治法,治法和组成的基本结构是不是并列的
2、呢?不是并列的。这种基本结构是为治法服务的,为了分清治法体现中间的主次,保障治法能够完整、全面的体现,这种基本结构保障是一种,所以它不是原则。独参汤的一味药也是个方。由它的功能主治,它的用量,综合来决定它是一个方。针对一定的病机,体现一定的治法,所以说,基本结构不是和原则并列的,而是从属关系,不是并列的两个原则,不是的。所以反映的是组成当中,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结构上的一种保证。这样才从这版教材,做了这样的一个修正。作为君、臣、佐、使的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是见于《黄帝内经‧至
3、真要大论》,提出了“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历代医家也都作了很多讨论发挥。这一讨论发挥各有特点,譬如金代张元素提的“力大者为君”,很简单的一句话。当然这里面没有讲份量最大的是君,这“力”功效最强的为君。这个不太好比较,不同功效药物之间,也比较概括性。有一定的道理,精准性不够。李东桓提到“主病之为君”,这是用《内经》的话,“兼见何病,则使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此制方之要这是他强调什么呢?他强调组方基本结构,要以君臣佐使来分清主次,这是组织方剂上关键的制方之要,他又讲,“君药份量最
4、多,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这个把用量最大的,绝对用量,在方中最大的就做君药,看起来有道哩,但很多方当中分析不好分析,那照此观点,比如说旋覆代赭汤生姜做君药,那就没有传统旋覆花、代赭石这类做君药了,特别旋覆花比较合里,这种情况在很多方里都有,因此受这个影响,也造成了,比如说小蓟饮子,生地做君药,当然有的折中,小蓟和生地做君药,虽然能够凉血,不像它的小蓟专治,更何况很多药物,由于比重不同,各个药在它的功效发挥能够保证范围内,它的用量范围不同,有的起点
5、1~3钱的药,永远当不了君药,所以它历代讨论当中,还是有问题。最后这一点,像君臣佐使,何伯斋他提出来“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他从主治上面出发,不是从药量方面出发,“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虽不全面,调和药之性,没有讨论,但是简明扼要,他立足于从主治功效方面,在方中针对病机占主药方面,这个意思,而且提出主治、辅治、佐使这个概念。所以在60年代后期,70年代那十年中间,很多参考书、教材都改为主、辅、佐、使,这是何伯斋的一个提法。综合起来,对于
6、下这个定义,我觉得王老(王绵之老师)在这方面的总结归纳很好,贡献很大。从他规范提出来以后,基本上大家形成一个格局,比较公认,君臣佐使基本结构的一个涵义。君药,这条标准针对主病和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这里有个主病、主证,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当然还是主证为主,有很多疾病,很多药针对的疾病,这些药针对性,不仅针对证,还针对病。茵陈蒿汤,茵陈既针对了湿热,又针对湿热黄疸这个病,所以大多数存在两个是统一的。这两点当中,当然证,因为辨证,证是主要的,有些虽然不是说这个药专门用于这类病,在很多情况下,主要针对
7、证候,针对病机。这里提到一个观念,主病和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有主证,那就有兼证,兼证里面有主要兼证和次要兼证。所以作为臣药来讲,就有两个含意:第一臣是辅助君药的,加强治疗主病、主证的作用的药物。加强,这里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作用的药物。就是说它作用的方向,功效发挥的主要方向,和君药是一致的。在方中和君药功效发挥方向一致的药物里,它是占比较重要地位的。我们常举麻黄汤的桂枝,和它的君药麻黄的配伍,协助君药,加强对主病,外感病,风寒感冒,,主证是外感风寒表实证,对主病主证,加强君药这方面的作
8、用。臣药的第二个涵义,是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哪些兼证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是在这个病和这个证的发生过程当中,一个是常见、较多的,一个是病人较痛苦的,根据它轻重程度不同,往往分为重要兼病和兼证。这个主证非常重要,主证加佐证往往是这个方的辨证要点,掌握的基本使用根据。辨证要点是我用这个方的基本根据,我应用这方并不要求主治上每一个症状都完全一样,这不叫辨证,叫对证。日本用这个汉方的方法对证,我们现在很多人也走向对证,不能忘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