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38369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0
《全面关注心灵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面关注心灵成长,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已迫在眉睫。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爱好,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爱好,产生厌倦
2、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逆反,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
3、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优点,反而进行讥讽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第一,家庭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不全,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气氛冷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 第二,学校因素。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最大。校风学风不正、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
4、不和谐,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第三,社会因素。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各种社会传媒,生活中紧张事件,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其身心健康。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创设环境,愉悦身心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1、创设优美、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树木的合理种植及学校雕塑及园林的合理布置等都要富有美
5、的气息,徜徉于花草树木之间,可以使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境,消除因学习压力大而带来的紧张心态,消除疲劳,以更饱满的心情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另外,教室内力争宽敞明亮,温馨舒适。利用板报、墙报作为宣传阵地,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学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
6、文因素和活动空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二)、课程融合,全面渗透 在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是指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注重引入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认知技能、情意和人格特质。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各学科教学
7、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心理教育问题,只要对学科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如: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典型的文学内容,可以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再造想像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及抽象思维,还可以促进情感、意志、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蓝树叶》,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蜜蜂引路》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丰碑》,懂得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学习《放弃射门》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体育精神等等。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品质,同时还可以培养严谨的学习
8、态度,也可以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音乐、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丰富其想象力,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良好的审美心理。体育教学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等。 (三)、开展活动,启迪心灵小学教育活动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全校教师参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地集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