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ID:38324967

大小:2.74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10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1页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2页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3页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4页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春秋战国纷争与民族融合1.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1)背景:周朝王室衰微,诸侯不再朝觐和纳贡。(2)目的: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支配其他诸侯国。(3)表现①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前期,任用为相改革内政,以“”号令诸侯,确立霸主地位。②晋楚争霸:城濮之战后,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称霸中原。③吴越争霸:吴王和越王是春秋后期先后称霸的两个霸主。尊王攘夷葵丘会盟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勾践管仲[问题探究]如何理解“春秋无义战”的说法?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掌握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属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扩张和掠夺战争

2、,双方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辨析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目的争夺土地、人民性质奴隶主阶级的争霸战争地主阶级的统一战争结果都给人民带来灾难,但都有利于民族融合、社会进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2.战国兼并战争(1)背景①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的、、三家分晋。②田氏代齐:是指齐国大夫废掉原来的而为诸侯。(2)表现①齐魏交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双方经桂陵之战和,魏国大为削弱。②秦赵交战:公元前260年的秦赵,是战国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3.民族融合(1

3、)途径: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各民族逐步融合。(2)表现:北方的匈奴、东胡,西方的戎,南方的越等民族与中原的逐步融合。(3)影响: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奠定了基础。韩赵魏田氏姜氏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频繁战争华夏族多民族国家[归纳总结]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1)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2)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兴起。(3)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为新的封建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4)大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5)加强了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6)推动了改革变法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

4、发展。(7)总的来说,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提醒]1.战国前期卿大夫掌权,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便是例证。2.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开始变为封建土地私有制。二、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1.农业(1)铁农具:时期开始出现,时期使用范围扩大。(2)牛耕:耕犁的出现,使大大提高;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3)水利事业①中原地区普遍用灌溉农田。②春秋时楚相在淮水修建。③战国时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④水

5、工郑国在秦修建,使成为沃野。春秋战国耕作效率牛耕桔槔孙叔敖芍陂都江堰天府之国郑国渠关中平原[归纳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深刻变化的特点(1)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农业上牛耕和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手工业中的各个行业也都出现了技术革新。(2)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农业方面,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方式瓦解,代之以个体农业为特征的封建小农经济。(3)土地制度的巨大变革。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瓦解,代之以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2.手工业(1)技术部门技术冶铸业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青铜铸造已出现技术的雕铸艺术春

6、秋中期的青铜艺术珍品是。漆工艺战国已出现采用技术的精巧漆器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酿酒业已能用曲造酒铸铁柔化处理金银错莲鹤方壶夹纻海盐(2)专著:《》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考工记[特别提醒]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呈现出两个显著趋势:一是由分裂走向统一;二是由奴隶制的瓦解到封建制的确立。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应是:铁器、牛耕的推广→私田出现→采用新的剥削方式→各国赋税改革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各国变法→封建土地制度确立。3.商业和城市(1)商业发达,在可以买

7、到各地的特产。(2)城市繁华,主要有齐国、赵国、楚国郢等。中原市场临淄邯郸三、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1.春秋税制改革(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大量出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并采用地租剥削方式。(2)内容①齐国管仲的“”,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税。②鲁国的“初税亩”,开始实行按亩收税。(3)影响:促使土地由国有转向私有。私田相地而衰征2.战国政治变法(1)背景①经济基础:战国初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所代替。②阶级基础:出现。③政治基础: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④思想基础:“百家争鸣

8、”局面的形成,特别是法家思想的传播,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事件:魏国的;楚国的;秦国的。(3)作用:变法运动进行了一百多年,新的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封建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阶级奴隶主贵族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封建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