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22450
大小:99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10
《我的精神家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获得教养的途径之读本篇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学习目标培养问题探究能力,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旨。掌握一般阅读方法,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培养批判精神,获得人生教养。阅读第五段,结合有关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风头正健的俗人”指谁?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2.针对这种文化,王立雄提出了怎样的口号?王小波对此持什么态度?3.王小波认为自己(文人)的精神家园应该是怎样的?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认为通向文人精神家园的路有几条?2.每一条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高度概括。3.作者钟爱哪一条?阅读课文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作者最初的
2、精神家园是怎样形成的?文章思路偷书挨揍不后悔被哥嘲笑不羞愧痴心读书形成精神家园。长大仍赞最初爱被逼的路艰辛的路家园之路,童心为贵。美好的路(童心)我的精神家园莫问其他人,我自讲诚实。(诚实)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淘书上网曲线救国,打通课堂内外。讲究方法独立阅读,打造读书大家。语丝王小波在世时发在报刊上的文章我就零零星星地读过,自然很是喜欢。人死了以后,我又将买到的他的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再三品读,集中享受了一下这个文坛怪才无与伦比的运思行文给人带来的种种绝妙乐趣,会心之处,惊喜莫名,俱妙不可言。我想,面对好文章,一下子患了失语症,只顾浸淫其中,口中
3、赞叹不绝,以至于得意忘形,也许是表达对作者的由衷敬意的最佳方式了。--青年作家陈坪中山大学的艾晓明教授在王小波的纪念文集封底留字:“我无法预料未来的情形。我不能肯定,在下一个世纪的倒数第三年,会有文学系的新生,走在图书馆书架高耸的长廊;他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这一片黑压压的书架前逡巡,他说:我要找一本书,它的作者是王小波。”走近作家王小波(1952——1997)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作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
4、那种软,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伯尔.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作业1.课外阅读王小波作品,写一篇随笔:我眼中的王
5、小波。发至lsg135@tom.com。(沛县湖西中学221611卢世国)2.你读过的书或文章中,哪一部(篇)曾使你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请写一篇推荐词。哇噻,好简单吆!谁教的么!辅助阅读材料文人·文化·文痞[作者:独来读网]在中国社会商业化过程空前加速的背景下,一切的价值标准是以人拥有的金钱来衡量,文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急剧边缘化了。在“上有价值迷失,下有淘金大潮”的大形势下,出现了“价值空虚”、“物欲横流”、社会伦理失序的“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使得文人一时间陷入了改革以来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的境地。人们处于紧张劳动后,大众文化快餐文化随之兴起,这时
6、迎合社会需求的“痞文化”就硬生生地被制造出来。这种痞文化在学术界被称为“痞子文化”。王朔大概就属于这类“痞子文化”的代表。从英雄时代走向凡人时代作者:王鹏令来源:《明报月刊》正是针对着这种社会现实的背景,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在九三年底、九四年初,试图通过发起一场讨论来恢复他们心目中业已失落了的所谓人文精神,以重建精神家园,一方面匡正已是"江河日下"的世道人心,另一方面则为自己重新确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依托。那场讨论虽然提出了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但并没有获得任何富有新意的学术或思想成果,问题自然也没有得到解决。凭借什么坚
7、守价值体系作者:海宽来源:网络王力雄先生的一篇《渴望堕落》引起了一场关于当代知识分子的讨论。讨论涉及到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担当什么样的责任问题。从讨论中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否存在一个需要知识分子坚守和维护的社会价值体系?第二,如果存在这样一种价值体系,知识分子应该怎样去予以坚守和维护?对于这两个问题,讨论的参与者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回答。一种回答是:“具有终极关怀的价值系统是将一个社会凝结为整体的粘合剂……一旦缺失这样的系统……最终难免不因无止境的发散而解体。”“唯一担负对其进行重建、更新和修补之职能的知识分子”有责任对这一价
8、值系统予以坚守。另一种回答是:不存在神圣的价值标准,只有“信什么教”的人才有神圣可言。维护神圣“对于知识分子只是末节”,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